第四十八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

上一期我们简单的为大家讲解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定义及分型。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原醛症的诊断!

主要病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导致醛固酮自主性分泌增多,引起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代谢性疾病。引起本病最常见的原因为醛固酮瘤,约占原醛症的60%~80%,大多数为单个腺瘤。

临床表现

高血压: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原醛症可伴随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是指坚持服用3种降压药方案(包括含有部分利尿剂在内的药物)血压仍不达标。但极少数患者可不伴高血压。

低钾血症:低血钾、莫名的肌无力及软瘫,肢端麻木,手足搐搦等。

心脏表现:经常心慌、胸闷,心律失常、最严重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在儿童期有生长发育障碍等,主要和长期缺钾等代谢紊乱有关,缺钾时胰岛素的释放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糖耐量减低。

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血钾、血钠、血气分析及血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肾功检查,判断钾的高低、碱中毒程度)、尿液检查(尿常规、尿钾、尿钠、尿醛固酮、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皮质类固醇)、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确诊试验:盐水输注试验及卡托普利试验。

明确诊断指标: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是本病首选筛查指标。

影像学检查包括:肾上腺B超检查、肾上腺增强CT扫描、MRI检查。

其他检查:基因分型。

诊断标准

1、高血压或低血钾的患者,血浆醛固酮及尿醛固酮高,而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降低,螺内酯能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并降低高血压,则诊断可成立。

2、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动态试验,可进一步明确病因,主要鉴别醛固酮瘤及特发性原醛症,也有少部分其他病因。醛固酮瘤一般比特醛症患者病情重,低血钾、碱中毒症状更为明显,血醛固酮和尿醛固酮更高。

3、影像学检查可协助鉴别肾上腺腺瘤与增生,并可确定腺瘤的部位。

4、如以上方法都不能确定病因,可行肾上腺静脉导管采血,此法有助于确定单侧或双侧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过多。

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讲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

END

本期校审:蒋成燕

图文编辑:韩丹丹、杨秀勇

“NFM家园”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办,在这里我们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您提供痛风、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甲状腺、肾上腺、生长发育、肥胖、性腺、更年期等疾病专业知识,希望能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联系-!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dl/8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