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王婷,女,本科学历,任教九年。任教期间,她虽没有轰轰烈烈感人的事迹,却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师生的界限,师生平等,人人平等;在她的眼里,没有优中差的区别对待。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个性,他们都是优秀的!
在任教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她所撰写论文分别获得市一、二等奖,县二、三等奖。在县举行的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年“一师一优课”评选中,任教学科获得市优。年被评为县“骨干教师”。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育的路上,她还会继续学习着,努力着,也会不断地前进着!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太和县关集镇中心小学王婷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插图、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等读懂寓言故事内容。
2.通过听读、自己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感受阅读的快乐。
3.学习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听读、自己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感受阅读的快乐。
2.学习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
的乐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和乌鸦有关的文章,还记得是什么吗?《乌鸦喝水》。文中的乌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2.指名反馈。(聪明)
3.可是今天的这只乌鸦却被一只狐狸给骗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了呢?我们到《狐狸和乌鸦》中去看看吧。
4.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强调“狸”在这里读轻声。
二、读故事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倾听。(提醒学生要用耳朵倾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出示填空,根据填空,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讲故事
狐狸是怎么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1.出示狐狸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它来干什么?
2.指名反馈。(指名反馈)
3.出示乌鸦图片,这时,狐狸来到了哪里?看到了谁?指名反馈。
4.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的肉时,有怎样的反应?
5.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6.此时的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会想些什么呢?指名反馈。
7.狐狸多么想吃到这块肉啊,它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5自然段。小组合作: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1)小组讨论一下,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有什么反映?
(2)课件出示狐狸的第一次说话。
a.指名读。
b.狐狸在说之前有一个动作是什么?——眼珠一转。为什么做了这个动作?谁来读读乌鸦说的这句话?指导朗读。
c.说说乌鸦有什么反应?
(3)出示第二次说话,指名读。
a.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情?为什么要这样?
b.乌鸦有什么样的反应?
(4)出示第三次说话,指名读。
a.乌鸦的羽毛漂亮吗?(出示乌鸦和麻雀的图片)可是狐狸却说——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b.乌鸦的叫声好听吗?乌鸦怎样叫?指名学生学乌鸦的叫声。可是狐狸却说——您的嗓子真好,您就唱几句吧。
c.我们都知道狐狸说的是假话,可是乌鸦却相信了。(课件出示乌鸦的反应,以及结果。)
d.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学习“一溜烟”,指名学生表演,理解“一溜烟”。
8.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只留下乌鸦傻傻地站在树上。此时,它才明白自己上了当。请问孩子们,乌鸦为什么上当了呢?你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填空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填空)
9.师总结:因为乌鸦喜欢听好话,所以上当受骗。
10.拓展:
(1)孩子们,面对着这只可怜的乌鸦,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指名反馈。
(2)如果生活中,也有陌生人这样夸奖你,你会怎么做呢?指名反馈
(3)小结: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要学会辨别真假话,防止上当受骗。
四、演故事
1.小组合作演故事。
2.故事汇演。
五.布置作业
1.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故事叫寓言故事。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一本有名的寓言—《伊索寓言》,课件出示《伊索寓言》这本书。
2.师简介《伊索寓言》。
3.向学生推荐这本书的阅读。
板书设计:和大人一起读
狐狸和乌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