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熬最晚的夜,吃最贵的药”,“边放纵边自救的朋克养生”……已经成为年轻人面对“高压”生活的无奈应对与自我嘲解。
防治心血管事件链要从高血压这个源头做起,关好事件链的“水龙头”,把上游堵住,这样才能做到及时的防治。
文
秋木
面对毕业体检超过mmHg的血压,陈羽并未在意,直到被确诊为高血压需要住院治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被朋友从生日医院,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等待康复的许世嘉才想起“几年前就有了的高血压”。
“边熬夜边养生”成为当代年轻人共同面临的生活现状与健康困境。曾经的“老年病”高血压和猝死也越来越频繁地盯上了年轻人。
“高压”之下,我们还能给自己“降压”吗?
1“高压”生活,血压也高居不下
“毕业体检时,血压超过了,当时没往高血压的方向想,以为是毕业压力大引起的暂时血压升高。”今年5月,因高血压住院的陈羽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检查出血压偏高的经历,“一个月不到,入职体检时的血压比毕业时更高了,但还是没有把它当回事儿,觉得过一段时间就降下来了”。然而,高血压并没有按陈羽设想的那般,自己会慢慢降下来。工作中,陈羽头晕的时间越来越长,晚上也常常失眠,影响到白天的工作状态。“而且,自己的情绪也越来越差,经常发脾气。”频繁出现的头晕和失眠,甚至出现手抖后,陈羽终于意识到了不对劲。一向“顺其自然”医院做个检查,令他没想到的是,血压已经升到高压mmHg、低压mmHg了,且持续时间长,医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吃了一段时间降压药后,陈羽的血压仍未达到降压目标,得住院接受治疗。因为没有家人患高血压,妈妈和外婆反而有低血压,陈羽从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成为高血压患者。“而且刚毕业不到两年,还没满30岁成为一个中年人呢。”陈羽发出无奈的感叹。“研三下学期,是我人生最忙的时候。”医院的病床上,回想起当时的状态,“除了面临巨大的毕业压力,经常熬夜写论文”,身为班委的他,还得处理很多班级的事务,“整个人都透支了,连吃饭都在冲刺,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也许,就是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连血压也一起升高了吧”。压力并没有因为毕业而消失,工作后的陈羽,和在大城市打拼的同龄人一样,进入到了另一种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晚上不是在加班赶方案,就是在报复性熬夜,争取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为了释放工作带来的压抑情绪,从快节奏的日常中暂时抽离,陈羽买了航空公司的周末随心飞。每周五晚上就飞往目的地,“有时候太晚了就直接睡机场,周日再乘晚班机回来,通常到家都凌晨了”。每周末一次的旅行,虽然让陈羽在远方的风景中排遣了心中的压抑,但高强度的出行和熬夜,也加剧了他的身体透支。在医院住了十天后,陈羽的血压终于降到/80mmHg,医生同意他出院继续用药物控制血压。现在,陈羽不仅每天坚持量血压和吃药,“还医院进行复诊”。熬夜的年轻人(图/视觉中国)“熬最晚的夜,吃最贵的药”,“边放纵边自救的朋克养生”……已经成为年轻人面对“高压”生活的无奈应对与自我嘲解。像陈羽一样才20+,血压就高居不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同于陈羽靠旅行出逃,美食是刘胜杰犒劳自己的方式。大学毕业后,刘胜杰就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厂,面对快速运转的工作节奏,他养成了吃夜宵的习惯,“点单时我会算好外卖送达的时间,这样到家就能吃到了”。身为一名湖南人,刘胜杰喜欢重口味的食物,“我最爱点的是烧烤和口味虾,配一杯啤酒或者冰可乐”。才工作一年,体重就增加了30斤,出现了过劳肥。“今年公司组织体检,查出了高血压和高血脂,医生建议我戒掉吃夜宵的习惯,饮食尽量少油少盐。”医院副院长、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高血压中心主任李玉明教授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5.2%[1],且呈现上升趋势。“现在年轻人普遍处于身体和心理都超负荷运转的状态,睡眠严重不足、吃得好又动得少,甚至因为工作焦虑经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等,这些都是造成高血压盯上年轻人的原因。”在心血管诊疗过程中,李玉明教授经常碰到因高血压引起脑卒中(中风)的患者,“二十来岁的患者越来越多,我们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就意识到,必须让大家知道控制好血压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非常重要的”。2降压“治未病”,远离猝死恐惧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慢性病,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中风)等风险,严重者甚至引发室颤、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年1月2日,才25岁的演员孙侨潞被证实因心梗猝死,引发了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