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莲是会宁土门岘镇人,她有着苦难而窘迫的童年。在她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母亲因为家里太穷,丢下她和正在吃奶的妹妹远走他乡。是奶奶、父亲、二叔和三叔四位长辈将姐妹两个拉扯成人。长大后,王瑞莲以实际行动演绎着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孝道故事。
姐妹俩到了出嫁的年龄,说亲的人也越来越多,可瑞莲说什么也不嫁。妹妹嫁到白银后,王瑞莲为了给四位老人养老送终,最终答应了那个愿意上门当女婿的同村小伙。婚后夫妻两人先后生育了二儿一女,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老少8口人,老的老,小的小,一家人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无论日子多么艰难,王瑞莲给丈夫和孩子们定下的家规是“家里有好吃的先孝敬老人、家里添置新衣先考虑老人”。这家规,一直雷打不动,延续至今。
家贫偏逢屋漏雨。正在瑞莲没白没黑地挣扎着“苦光阴”的时候,奶奶不幸从家门前的山崖下坠亡了,这让王瑞莲悲痛欲绝。她和丈夫一合计,咬紧牙,把家门前的山崖硬是填平盖了新房,让父亲和二叔三叔他们住进了新家。
年父亲和二叔先后归天了。在二叔卧床的四年时间里,王瑞莲更是端吃掌喝,无微不至。老人临终前,拉着瑞莲的手泣不成声,说下辈子我们还做叔侄。眼下,没有子嗣的三叔也到了晚年,王瑞莲一点也不敢停歇,为他撑起了一片夕阳无限好的天空。“我一直没家没子女,跟侄女一家子生活在一起”,三叔王安平告诉记者:“我哥的女儿对我好得很,亲生的都比不了啊。”
当记者问到是什么支撑她几十年如一日孝敬四位老人时,王瑞莲朴素的语言却意味深长,“人到底都会老的,我把老人孝顺了,孩子也会看在眼里,等我老了他们自然也就孝顺我了。人要都这样,再苦的生活也会有个头。”
王瑞莲倾其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做着孝亲敬老的事儿,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感化着身边的人。如今三个孩子各个学业有成,相继成家立业,自己也已过知命之年,她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孝道带给她的丰厚回报,体现着一位农村妇女的人生价值。年12月,王瑞莲被评为会宁县“十大最美孝子”;今年3月获得由白银市委宣传部、白银市妇联等8家单位联合颁发的白银市“好儿女”荣誉称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