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原名温云高,生于60年代,江西瑞金人,赣南五子之一。有诗作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年度诗歌》、《中国诗歌精选》等,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延河》、《创作评谭》等期刊发表诗歌作品。
把高处的白色搬到低处
——布衣诗歌阅读札记
宫白云
1月光在山外,流淌着银子的声响
读诗人布衣的诗给我独特唯美的印象,在他诗意与诗美的意境里徜徉,有种很享受的感觉。他的诗歌写实中又带有一些神秘的东西,诗中的意象新奇又鲜活,特别是意象背后隐藏的涵义多义又发人深思,简单的诗行蕴涵着多重的释义,诗歌自始自终弥漫着一种参悟的美感,善用跳跃的空白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幻象和超凡的想象,
美国当代声名卓著的剧作家、电影编剧大卫?马梅说:“艺术家的任务是把最简单的技术学得完美,而不是去学太多的技术。如此才可以使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容易的事变成习惯,习惯的事因此可以变得更加美妙!”布衣的诗处处充满了这样的品质,简单中的完美,日常中的美妙,无论是意象、语言,还是思想,常常能够从最平常的角度推球破门,“我有一千条道路可以行走/但我只选择这一条/——从相反的方向不断地重复/我有数不清的黄昏可供散步/但我从不迈出我的右腿/因为我的左腿它永不妥协”(《钟摆》);“这命定的钟表正在缓缓滚动,在群山上空/它撒下了永世的金黄,与天空下的景物遥相呼应”(《落日》)。另一方面,他的诗歌随处可见古典方面的熏育,但又中和了现代的高碱度,如一首《清风》:
他怀抱着一座空山。鸟鸣被折叠
白天和夜晚的路径,略有不同
月光在山外,流淌着银子的声响
寺庙的钟磬带走了烛火的烟色
清风经过,看见念经人垂下了头颅
——《清风》
这样的“清风”给人绝美中略带忧郁之感,“鸟鸣被折叠”,“月光在山外,流淌着银子的声响”这样的神来感觉不能写得更动人了。就像万物都有佛性,“清风经过,看见念经人垂下了头颅”,那念经人垂下的头颅在这里恰恰就是一种性灵的唤醒,与天地万物的交互感应。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诗的言说乃是一种与剥夺或馈赠相适宜的经验。它把一切保持在关系中……”布衣的《野寺》最能体现:
一定有一座野寺,在我们找不到的地方
响着梵音;一定有一座野寺没有住持
但幸好有一个小沙弥在打扫唯一的院子
他还要挑水,浇菜,把山民供奉的苹果和桔子
送到二十里开外的尼姑庵
一定有一座野寺,门槛为青石做成
西侧的厢房安放着石磨,和晒干的草药
一定有一座野寺,香客不多不少
供奉的香火刚好够菩萨一天的伙食
一定有一座野寺,在山的南边
嶙峋的石头丛中,露出破败的瓦檐
一定有一座野寺,在高山之巅
眺望着我们冥顽不化的人生……
——《野寺》
整首诗其实就是一些互为的关系,然而其中有极为禅性的东西,用最实在的山中日常点明。这一点很考验诗人的功力,从中可见诗人其艺术感知和语言传达的超强能力,他让读者一再给予他各方面内在的信任,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之间的关联总是那么和谐,就像月光之于琴声或者琴声之于月光,给这个世界带来美和惊叹,也带来启示与回味,就像《更漏》中的时光:
虫鸣已被露珠洗净。月光之下
群山互换了身子;寂静像一阵烟
飘浮在一条河流的上面。此刻
北斗七星像七座菩萨,静静地
看着这美好的人间
我像自己的一个梦境
无声无息行走在更漏中……
——《更漏》
此诗充满了内在的生命之感,万物与人在时间的世界里都是一缕烟尘。通篇其克制和内敛的气度不仅在语言上做到,思想或思维方面也有做到。他再一次验证了黑格尔所说的“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2黄昏的光线有着适时的黯淡
读诗人布衣的诗,总给我产生这样的印象:好像他是那种藏于市井的高隐之士,隐身于俗世又出离于俗世,就像“黄昏的光线有着适时的黯淡”。他以诗歌还他心之高洁,闹市没有庙宇,除了人群,而布衣的神奇就在于他可以在人群中矗立一座高山安放他心中的山寺。读他的诗你会情不自禁要把他视为真正纯粹的诗人,这个隐逸派的高手把古典文化所提供的精髓都吸纳尽了,现在他悠然自得地自成一家,以过人的才气像雪崩一样“自上而下,把高处的白色/搬到了低处”(《雪崩》)。对于人世间的困境、矛盾与冲突,他“突然之间知道了心是用来痛的/突然之间知道了身子是用来病的/突然之间知道了尘世是用来沧桑的//突然之间明白了星星是永远住在天上的/它们是一盏盏永不熄灭的青灯”(《突然之间》)。人世对于诗人来说无疑一个大的庙堂,他在其间潜心修行,“对于波澜不惊的一生,我要保持/平稳的呼吸,以及适度的晕眩”(《在山崖上》)。在布衣那里,他的心灵思想无处不充满着一种淡然与了然,“春天,鲜花怒放后凋谢/我们伤感着,忽略了那些在春天/落下的树叶,它们都将变成泥土/它们都无声无息结束了平凡的一生”(《忽略》)。当所谓的命运交织在布衣身上,他没有因为固有的命运而放弃这个人世,他不断地与命运和解,在探索与命运的关系中通过诗歌把它们表现出来。布衣的诗歌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他诗歌精妙绝伦的喻指,这让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大诗与深刻的品质。如“尤其是在阳光下,它白得/无比的黑,像一块/我们可以确定的光”(《乌鸦》)。让乌鸦“白得无比的黑”,并且“像一块我们可以确定的光”,其中的悖论与哲性,反讽与揭示,通透与经典都让人过目难忘。布衣诗歌之所以如此富于共鸣和立体感还在于他诗歌的内敛与语调的徐缓、平淡,仿佛都是从来源中缓缓而出,他的诗很难找到那种暴风骤雨的疾速表达,即使写雷雨闪电他也把它们压缓,“那么亮的闪电,按理/后面一定跟着一个巨大的响雷,但是没有/这一次没有。人们等了很久/有的一直在等那个闪电后面的雷声。但是/雷声消失了,消失了/他们一生都没有等到”(《雷声消失了》)。所有的激烈包括内心诗人最后都把它们处理成“消失”,这些“消失”或无望的等待背后隐含的痛苦或悲凉比只是简单地喊出来力量要强大得不知道有多少倍。恰恰因为诗人懂得隐忍与节制才使他的诗歌静水流深充满了内部的张力,因而他诗歌所触及的东西,都能像磁波一样一圈一圈向外扩散,那些心理的音质与含意回声般地萦绕,久久不散,就像“一只鸟在黄昏飞起来”拽着你的目光:“一只鸟飞起来,在河岸边的草地/和下游的稻田之间。而一个吆喝耕牛的人/他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无法看到这只鸟/飞过了他的头顶。但是,他的吆喝声/还是让这只鸟飞过他的时候,有了更高的弧度/有了翅膀拍动的急促/这时候,我在对岸摘菜/看到黄昏的光线有着适时的黯淡”(《一只鸟在黄昏飞起来》)。鸟与人都充分的自足,他们各自存在于自然的状态之中,而诗人通过细微的观察把他们相互并不相知的幽微的互为影响以富有感知力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对于诗人而言,在对岸摘菜,看黄昏的光线慢慢黯淡下来是他内心抽象的心理与外部具体世界的一个恰好融合与造就。这也是为什么布衣诗歌的诗句内部总潜藏着存在本身所散发的难以抵抗的心灵因素的魅力所在。宫白云,辽宁丹东人,读,写,评。出版诗集《黑白纪》《晚安,尘世》;评论集《宫白云诗歌评论选》《归仓三卷》。获《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批评奖等。
往期链接书讯:宫白云诗集《晚安,尘世》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百年诗库·批评家诗人”系列出版发行
宫白云:生活与诗的随想则
诗歌风赏
宫白云:在最真实的肉体中获得最高体验——读微紫的组诗《女性书》
名作欣赏
宫白云:有时间写诗,没工夫去老
《惠阳文艺》
宫白云:奇异与传奇——读华万里的诗《阶梯上的云朵》与《我是》
《满族文学》
宫白云:诗歌的本名
黑光诗集品读会
宫白云:黑夜里兀自汹涌的大海
《中国诗刊》8期
宫白云评论:摸到过太阳也被它的光芒刺痛
宫白云:浴酒酿雪——雪野诗歌漫谈
泉州文学
宫白云评论:人与故土的相互寻找
《诗潮》年12期
宫白云赏评:辽宁诗人
《星星·诗歌理论》-9期
宫白云:为何不能接受星空的速朽——宁延达诗歌简论
《星星·诗歌理论》-1期
宫白云:翟永明的诗语特征论
宫白云评论:太阳升起一次,时间就疲倦一次——阅读百定安诗歌印象
《天津诗人》秋季卷
宫白云评论:将月光的银子倒在梅花树下——读《于坚近作选》
《惠阳文艺》-2期//宫白云评论:一只脚倾斜着创造出新的节奏
宫白云:雪把雪落下来——序《客家五人诗选》
《天津诗人》冬之卷
宫白云/“中国诗选.湖南诗歌档案”大开卷十人综述
宫白云:读肖黛的诗《所以在苍笼怀念老昌耀》
追忆与怀念
宫白云:侧身的艺术——读张忠军的诗集《侧身》
宫白云赏读:王霆章《致女儿书》
宫白云:“唯心”者的塔罗牌——读梧桐雨梦的诗集《唯心》
宫白云:“第十三根肋骨”的震颤——读程洪飞诗集《第十三根肋骨》
宫白云:生命或孤独深处的况味——品读郭克的诗文
诗赏读//宫白云评论:思量交集的黄河——读肖黛的组诗《杂记黄河》
《诗东北》上半年卷//宫白云评论:大地上长出的辽阔——读左拾遗的诗集《辽阔》
《惠阳文艺》-1期//宫白云评论:在死者的唇边,风是秘密的遗嘱
《浙江作家》//宫白云评论:遁世者的精神气象与幻美的交响——读涂国文诗歌印象
《绿风》-4//宫白云评论:在诗歌里寻找命运的踪迹
《蓝鲨》-1期//宫白云评论:以当下一些优秀诗歌为例简述诗歌的审美流向
《延河诗歌特刊》//宫白云:像朵花,被佛看见——读冷眉语的组诗《世界在阅读中睡去》
诗赏读
在读与写中与您相见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