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B5%E6%98%8E%E5%9B%BD/23354490?fr=aladdin01
材料:
钱学森(—),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年赴美留学并任教。他认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经过中国政府与美国外交谈判,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 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获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授予颁奖词:“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奚启新《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领导“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0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同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该校近代力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建系伊始,他明确近代力学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为此,他不仅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慈、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到大学的最后半年,指导学生参加早期研究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此外,他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旁通的钥匙,是创造力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他写信给作为高新技术突击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倡导设置新专业—材料设计。
——据《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教领域的重大贡献,并予以评析。
03材料一:年9月27日,侯仁之几乎是踏着建国大典的鼓点返回北京。10月1日,侯仁之作为燕京大学的代表,出席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政治待遇,是新生的共和国对他的接纳和肯定。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二: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三:我们如果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情感。……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离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杨绛《我们仨》
(1)上述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选择对新中国意义何在?(9分)
(2)上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人格魅力?(6分)
04(15分)
材料:
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 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 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 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年10月16日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年6月17日 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年4月24日 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摘编自百度百科《钱学森》
(1)根据材料,概括钱学森的杰出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钱学森的贡献。(6分)
0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年,钱学森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 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 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 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 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情系祖国西部,用于沙漠治理。面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实权官衔,他没有向谁伸手,而是主动放手。即便美国曾多次邀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他曾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 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他曾为自己定下了“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
——摘编自叶永烈《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学森在科技方面的卓越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值得我们学习的钱学森精神。
06材料:
年,钱学森赴美国求学,离开祖国之前,他说:“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准备。但美国当局以钱学森离去“不利于美国的 利益”,将其软禁五年之久。年,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自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穆森《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能够回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1.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对原因的归纳一是需要联系所学知识,如结合题意时间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保障、国家经济政策的保障、国家经济实力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是需要结合史料,如“经过中国政府与美国外交谈判”“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等信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反映了其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反映了其创新精神,“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反映了其严谨治学、勤奋敬业、淡泊率真的人生态度等。
(1)原因:新中国成立的政治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钱学森团队努力奉献;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计划经济体制的保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精神财富:爱国主义;创新精神;严谨治学;勤奋敬业;淡泊率真的人生态度。
2.
(1)特色:培养高尖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聘请顶尖专家和教授授课;注重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政治与专业两者过硬的教育思想。
(2)贡献:筹建卫星、火箭等科研机构;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倡导设置材料设计新专业。
评析:适应了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为国家培养高尖端人才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3.
(1)材料所述几个历史人物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选择从国外回到祖国,其意义不仅仅是为我们的建设做贡献,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就是为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提供了积极的政治支持,同时他们选择回国也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序传承。
(2)由材料中的“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可得出他们热爱祖国,忠于信仰,传承传统文化,宽容开放的人格魅力,这也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
(1)为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提供了积极的政治支持;为新中国全面建设的展开提供人才支持;保障了中华文化的有序传承;(9分)
(2)热爱祖国,忠于信仰;传承传统文化;宽容开放的人格魅力。(6分)
4.
(1)贡献:为国家科技发展建言献策;组建科研机构,负责或参与制定科研项目规划;参与“两弹一星”等研究并取得成功;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评价: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言之成理即可)
5.
(1)贡献;创作大量科技理论成果;推动我国导弹技术、火箭技术、卫星技术、核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一批高尖端的人才。
(2)精神: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无私奉献精神;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主流相契合的求真务实精神;将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开拓创新精神;将扶贫救弱与淡泊名利相结合的富民强国精神;将克服困难与勇攀高峰相结合的艰苦奋斗精神。
6.
(1)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钱学森的感召力;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热情;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重视。
(2)贡献:推动了新中国航天、原子能开发和利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防事业的现代化,有助于提升国际地位;其科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其教育主张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启发;其个人的科学品质和爱国情怀成为人们的榜样。
(1)原因:依据材料“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准备”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钱学森的感召力;依据“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等信息得出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钱学森的感召力;根据“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得出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还可从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等方面分析总结。
(2)贡献:根据“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分析得出推动了新中国航天、原子能开发和利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防事业的现代化,有助于提升国际地位;根据“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得出其科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根据“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得出其教育主张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启发;根据“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得出其个人的科学品质和爱国情怀成为人们的榜样。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贵在分享,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