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人,为何越来越多

沉默的人,为何越来越多?

人——这种动物,之所以高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脑袋里“坏水儿”比较多,脑子稍微一转、计上心来,就可以道貌岸然地伤害毫无设防的、他认为“不顺眼”的其他人和事;二是有一张特别灵巧的嘴巴,可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满树乌鸦说得光彩夺目。正因为如此,弱势群体才联合起来,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一个民主、法治、自由的社会,才会渐渐形成。

其实,嘴巴这个玩意儿才是最可怕的,他不仅有吃的功能,能摄入延续生命的能量,还有说话的功能,既可以宣扬真理、张扬正义、抒发情怀,也可以信口雌黄、蛊惑公众。每每到了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人们往往看到的情景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表“打嘴仗”,唾沫星子像冒火星一样光华四射,而最终能够拨云见日、引领潮流的,往往是那些靠嘴巴发力的仁人志士,他们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言论的激辩交锋,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巨大作用。中国当下的改革发展,又进入了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正需要方方面面的精英人士强烈发声,各抒己见,可是,有强大话语权的各路大仙,却变得越来越沉默了!为何?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显然是一个“逆全球化潮流”而动的家伙,但他的嘴巴似乎有超级发声功能和技巧,因此把民主党及主流精英群体干得趴在地上。现在的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如何改变财富分配不均和扭曲的经济结构?如何突围经济发展困局?如何继续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的确需要曾经热热闹闹、各抒己见的财经界专家们、企业家们、大V们发表高论,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默,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大都选择了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恐惧”的现象!

1知名专家学者沉默了——是他们老了?还是另有隐情?

曾经,吴敬琏、厉以宁等经济学界知名学者以敢言而受人敬佩,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知。然而,近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及艰难的改革局面,我们却少有听到学界大牛们的声音,如今在市场上喊得最厉害的,往往是那些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实际上可能就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推销自己的所谓伪学者伪专家。大师离开了厨房,阿猫阿狗进了厨房。这是为何?这很大程度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力量面对非市场力量的无奈、权威专家学者面对假冒伪劣的杂牌军的尴尬与无奈。在中国推动实际经济生活的力量是超经济的权力,而非经济规律。用超经济的力量去统领经济,无论用心如何良苦,过程中所带来的麻烦和问题总是比能解决的问题多得多。比如今天的地方债务拖欠问题,房地产价格高位难下问题,财政收入日益紧张问题,政府欠账不还问题,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以及宏观经济的均衡等等问题,日益显现,防不胜防,治不胜治。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有违社会发展演进规律、有违市场经济常识、有违广大民众公正诉求的悖论及行为大行其道。而真正有良知的专家学者,要么偶尔做无奈的感叹,要么索性选择沉默。

2企业家牛人失语,他们是在怕什么?

现在,很多企业家牛人的言语越来越少了,财富大佬们隐身低调,企业界诸多的“大炮”熄火沉寂。这是为何?是企业元气不足没底气?经营亏损太大了,还是怕言多必失、树大招风?这些因素固然存在,但从深层次看,在很多权势集团眼里:企业家就是那么回事,你们不过是拉经济大车的牛而已。说到底,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和地位、企业家精神受尊重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有人说,政府核心部门管理人员是大太太的孩子,国企是偏房生的,而私营企业则是私生子,虽然都是国家的骨肉,但是大太太的孩子管着我们,偏房生的也怕大太太生的,他们敢找亲爹撑腰,而私生子只能忍气吞声,被大哥打完左脸再主动地把右脸转过来让二哥打。

还有,在中国目前“民粹”论调高涨的社会氛围中,企业家发声太过,不仅有“你懂得”的风险,还有民粹舆论的抽打,比如:曹德旺说了中国企业家不敢说的话,说中国办制造业的成本太高,旋即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甚至暗算。有人借用“李嘉诚跑了”那个套路,诬称曹德旺到美国投资就是他也“跑了”,搞得他窝了一肚子的火。有人洋洋洒洒写下万字文,辩称中国税率实际很低;有人揪住曹德旺个别不准确的表述不放,展开一大堆议论。如此社会舆论之下,企业家牛人的言语越来越少,也是情理之中。

3财经大V们哑火,这是怎么了?

移动互联时代,必然推动一个封闭的国家日趋开放开明;“去中心化”趋势,必然推动每个人成为“宇宙的中心”、形成大大小小的利益主体。在这种背景下,自媒体必然遍地开花,将传统媒体冲击得稀里哗啦。因此,各路自媒体大V会形成满目银花亮晶晶的光点。然而,大V们曾经甚嚣尘上的言论,已经转入低谷。无论是政府对某些网络大V的打击,还是门户网站取消大V们原先的版面和待遇,都收到了杀一儆百的奇效,大V们曾经风发的意气受到沉重的打击,似乎一下子变为孤魂野鬼、噤若寒蝉。即便是在言论相对自由的财经领域,大V们也越来越言语谨慎、措辞严谨,不再对经济走势过多指指点点,也不再发表慷慨激昂的评论。这一切一切,似乎让人感到经济学规律和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在这块土地失效了;的确,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难以用经济学常识和规律诠释很多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因此,你既可以说保持沉默,是一种谦虚而明智的选择。也可以说,明哲保身是一些策略的活法。知识储备满满的诸多经济学专家,他们的预测分析尚且被北京疯涨的房价折煞颜面,面对波谲云诡、财政鼎力的经济走势,道行不深的一些大V,又岂会自讨无趣、惹火烧身呢?

[文/江濡山、何懿文]

移动互联时代

个人干不过团队

团队干不过系统

系统干不过平台

“中财云商”专注于为各行各业打造智能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ly/7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