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90mmHg)的综合征,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有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不明,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等多方面有关,归属于中医“眩晕”“风眩”等范畴,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慎、体虚年高、禀赋不足等方面有关。早在《黄帝内经》中即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作了较多的论述,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金元时代《丹溪心法·头眩》中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因痰致眩学说。明清时期《景岳全书·眩运》篇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指出”无虚不作眩。“此外,《医学正传·眩运》还记载了”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应用中医膏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辅助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膏方治疗高血压病主要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
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血压波动幅度较小,临床表现相对稳定,此时用膏方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为主,辅以活血、祛浊、化湿等法。
对于高血压病病程较长的患者,迁延日久则肝肾诸脏虚损,肝肾阴虚、阴不制阳甚或阴阳两虚者,或血压渐趋稳定,病情无标实之急,但患者久为眩晕头痛、耳鸣健忘诸症所苦,此时用膏方以调补肝肾、通利气血、平衡阴阳为主。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者,如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此阶段病情复杂,虚实夹杂,宜坚持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可应用膏方治疗,缓缓图功,切不可急功急利。以滋补肝肾、益心健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通络等法。
医院膏方团队运用膏方治疗高血压,对处方用药能动静结合、顾护脾胃。动静结合可使滋阴而不滞,养血而不腻,使动而不亢;顾护脾胃是为预防脾胃损伤,使静而不滞,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膏方开发与制备联系人:周老师()
参考书目:周端,等.中医膏方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