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大胆改编王菲的白痴

这首歌是华晨宇在《天籁之战》第二季上最好的演绎,不过在谈这个表演之前,我想先说一说王菲的原版《白痴》。

《白痴》我认为是王菲最高艺术价值的歌曲之一,其寓意、完整性以及先锋与流行的融合度都堪称完美,任何想对它大刀阔斧的改编都是极难的事情,曾经我听到这首歌时,惊叹原来三宝的这种风格的编曲水平居然也这么高,在十七年前的华语乐坛,这首歌电子化的氛围、Trip-hop节奏,与二胡融进了噪音摇滚式的巨大的混乱漩涡里的交汇,实在令人叹服。你只要听这首歌,第一耳就会被其中最妙的间奏部分给吸引,王菲的哼唱在一片五里雾中愈发失真与微弱,然而突然无缝衔接到了一段二胡的拉奏上,这声音,在那一瞬间,仿佛器化而登仙了,顿时有种俯视众生愚蠢之感。她演唱这首歌的态度是无谓、嘲讽又轻蔑的,歌词表意不难理解,是王菲给予那个时代自己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艺术造诣与情感生活所带来的所有争议与不解,一个哑然失笑的嘲弄。尤其是中间有两句“昨天比明天要更好没错啦,是明天要更好是我唱错啦”,绝了!前一句是如此无谓而敷衍,后一句是行行行,你们蠢货说什么就什么吧的表情,太轻蔑了。最后有两句“你们以为我们骂谁来呀,莫非我们的嗓子太邋遢”,十几年后,她在幻乐一场中唱了这首《白痴》,又一次引发大争议,我结合这歌词一看,一惊,那简直就不像是一个偶然事件,那像是十几年后,华语乐史要赋予她这首歌一个追加的、时机成熟的、来验证先觉的实例与注脚,所谓“随着王菲真实人格的继续演进,她的歌曲的内涵也在进一步生长”,这便是一例。所以华晨宇来改编这首歌难度是巨大的,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找到了这首歌其中的一个点来下手,采用了与原版的立意与重点都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呈现。

(华晨宇马璐《白痴》视频)

这个点就是“鸽子与乌鸦”,从中延伸开了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氛围的命题。《白痴》这首歌的作词是林夕,林夕虽然是佛教徒,但很多歌都带有基督教元素。歌中所出现的“鸽子”与“乌鸦”,便是《圣经》中的两个标志性的物种。尽管不同的教派对其有不同的意义与解释,但是普遍而言,鸽子是圣灵、祝福、生命的象征,而乌鸦是不洁、诅咒、败亡的象征,从两人的着装,一白一黑,便能直观感受到这种对比的企图。但更没想到的是在音乐上,华晨宇竟然会用巴洛克复调手法从这首歌中重新生出了一条线,不仅古典与宗教氛围浓重,而且将两条线明显地区分、独立并融合,马璐唱的是原版的主调旋律,而华晨宇创作了另一条旋律,与主调并行而出,如同圣歌吟唱般空灵,与马璐的主调旋律鲜明对立又反复纠缠在一起。然而鸽子与乌鸦,在鲜明对比中也并始终全对立,它们也更像是某种象征的一体两面,《圣经》中上帝也用“愚蠢的鸽子”来形容面临灾难的以色列人,而乌鸦则由上帝指示叼饼和肉给先知以利亚。在大洪水后,上帝也先派出乌鸦去吃掉腐尸,为鸽子的赐福与到来清扫道路。如果你将华晨宇创作的那条旋律分离出来听,会发现前面的旋律都大有不同,而最后一句,却回到了原版主调的“明天我要攀越喜玛拉雅”的旋律上,两者回归到了一起。所以在最后一段,圣灵也癫狂、哀嚎而失心,而乌鸦也升起了吟唱,一场战争落幕之后,华晨宇扼住了马璐的喉咙,这如同是另一种拯救与重生,就像上帝既给予灭亡罪恶人类的大洪水,又指示建造保留希望火种的诺亚方舟。马璐在这首歌中是王菲的模仿者,在华晨宇一系列对于原作的打破与重建中,都彰显出了他建立另类而又独特的自我风格的志向,这种志向都在这个扼其喉咙的动作中,被决绝、彻底而又充满意味地显现出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jt/5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