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李丹替格瑞洛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推荐理由』青年男性,无显著冠心病高危因素,突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显示LAD近段轻度狭窄伴有附壁血栓,远段全闭,其余血管无明显斑块浸润。LAD血栓的原因是斑块破裂,还是血块栓塞?可在血栓抽吸恢复血流后行腔内影像学检查明确,检查结果也可为长期的药物治疗提供指导信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疾病,特征为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临床表现为出血或血栓形成倾向。使用替格瑞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但具体效果尚无准确的判断标准。病史资料(男,37岁,74Kg)

入院时间:年7月。

主诉:因“突发胸痛2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劳动中突发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范围约手掌大小,持续不缓解,疼痛剧烈,不能耐受,伴大汗,就诊于我院急诊。故急诊拟“冠状动脉造影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Ⅰ级”收入我科。

危险因素:高血压2年。

体格检查:T36.9℃,P75次/分,R20次/分,BP/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出血点及黄染,颈部柔软,无抵抗,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动度一致,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心肌肌钙蛋白0.32ng/mL,肌酸激酶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31U/L,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6.9×/L,血小板计数×/L。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V1~V9导联ST段抬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

骨髓穿刺: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血小板成堆成簇多见。

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超声: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缺血性胸痛,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肌钙蛋白升高。

病症: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Ⅰ级;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危险评估:伴血小板增多,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GRACE评分高危患者。

给药情况:1)阿司匹林mg负荷剂量;2)替格瑞洛mg负荷剂量;3)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poqd;4)厄贝沙坦mgpoqd。

选用替格瑞洛理由:一包药工程,急诊给予替格瑞洛口服,造影显示患者血栓负荷重,需要积极抗血小板治疗。

冠脉造影

造影时间:入院当天。

造影用药:造影前给予肝素0单位,造影中追加肝素单位。

造影结果(一):左冠:LM全段未见狭窄。前降支近段狭窄约40%~50%,内可见充盈缺损,考虑血栓,远端%闭塞,前向血流TIMI0级,第1对角支全段未见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回旋支全段未见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第1远钝支全段未见狭窄。

造影结果(二):右冠:全段未见狭窄,左室后支全段未见狭窄,后降支全段未见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本病例行冠脉造影发现:前降支近段狭窄约40%~50%,内可见充盈缺损,考虑血栓,远端%闭塞,前向血流TIMI0级,造影后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行血栓抽吸治疗。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入院当天。

手术过程(一):选择Launcher6FJL4.0指引导管置于左冠口,选择TERUMORunthroughNS指引导丝,通过闭塞段置于前降支远端,选择血栓抽吸导管抽吸3次,抽出3块血栓样物质。

手术过程(二):予硝酸甘油μg,反复多角度造影显示斑块负荷轻,考虑远端为血栓栓塞所致,近段充盈缺损影消失,未植入支架,前向血流TIMI2级。建议替罗非班维持抗栓治疗。

手术总结:

术前病变部位造影图。

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

PCI术后及随访

复查冠脉造影:术后一个星期:冠脉供血左优势,冠脉走形区未见钙化,LM全段未见狭窄。左右冠开口未见狭窄。前降支近段40%~50%狭窄,未见血栓,前向血流TIMI3级,对角支全段未见狭窄;回旋支全段未见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第一钝缘支全段未见狭窄。右冠全段未见狭窄,左室后支全段未见狭窄,后降支全段未见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

术后检查:

术后用药: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厄贝沙坦mgqd;瑞舒伐他汀10mgqd。

随访结果:术后2月,目前无明显不适。

病例总结

病例特点及应对策略:1)描述:患者造影显示血栓负荷重,经血栓抽吸后。反复多角度造影显示病变部位斑块负荷轻。2)分析:根据病变性质,结合患者血小板增多,考虑血栓因素,故未予以行支架植入术。术后予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加强抗血小板治疗,7天后复查冠脉造影未见血栓。

此病例需要更积极抗血小板治疗的理由: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血栓形成在老年患者中易见到,年轻患者中较少见。动脉和静脉均可发生,但动脉血栓形成更多见。脑血管、脾血管、肠系膜血管和指、趾血管为好发部位。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小血管,但也可发生在大血管。肺血栓和心肌梗死均有发生。大于60岁和(或)有心血管疾病史的高危患者需积极抗血小板治疗。

证据引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STEMI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发血栓性阻塞。因此,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十分必要(Ⅰ,A)。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合成减少,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均应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mg(Ⅰ,B),继以75~mg/d长期维持(Ⅰ,A)。STEMI直接PCI(特别是置入DES)患者,应给予负荷量替格瑞洛mg,以后90mg/次,每日2次,至少12个月(Ⅰ,B);或氯吡格雷mg负荷量,以后75mg/次,每日1次,至少12个月(Ⅰ,A)。

个人替格瑞洛用药经验及心得回顾:本院应用替格瑞洛多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明确诊断的第一时间均给予替格瑞洛mg口服,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负荷重,应给予更早期,足剂量,起效快的抗血小板药物。

病区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年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的“心拯救”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一包药公益捐赠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通过捐赠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一包药(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使患者在急性心梗发作时能够得到及时、免费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从而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抢救,给急性心梗患者更有力的拯救!本院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明确诊断的第一时间均可以及时服用“一包药”。自“一包药”开展以来,目前为止未发生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

医师介绍

李丹,医院心内科。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10余年,擅长冠心病、心衰等疾病诊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dl/8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