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文字

平川??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汪曾祺《人间草木》

■草木文字,最抚人心

年2月,苇岸开始为创作《一九九八廿四节气》拍照和记录。每个节气的上午九点,他都会在田野的固定位置,对同一画面拍摄一幅照片,并记录下来。

苇岸在《立夏》篇中记道:立夏。麦子已经抽穗了,麦芒耸立着,剑拔弩张的样子,但剥开,尚未形成麦粒,空的。

听到了远处四声杜鹃的声音。树木的叶子已充分舒展开来,绿色也由浅绿、新绿向深绿和墨绿过渡。

洋槐花已开放约十天,似盛期已过,叶子已遮掩了花。农民正在麦田里拔一种类似野花的草,水也刚浇过。依然是喜鹊。飞过两只乌鸦。

这篇《立夏》,以及立夏之后的文章,是苇岸遗留下来的手稿。

因为当他完成了所有前期观察和准备工作,开始形成作品了,整理到“谷雨”的时候,他39岁的生命,因肝癌嘎然而逝。很多人还来不及认识,他就去世了。

阅读苇岸,世界安静。

在苇岸的眼里,大地上的一切都是人类的邻居和兄弟。秋天去看白桦林,他说:

“从内心深处感到,在白桦与我之间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亲缘”,“白桦树淳朴正直的形象,是我灵魂与生命的象征。”

他说,当他伸手触摸白桦树光洁的躯干,如同初次触摸黄河那样,明显地感到了温暖。并深信它们与自己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体内同样有血液在流动。

苇岸通过细致观察节令的细微嬗变,和草木、农事疏缓的更番,来体贴大自然率真的表情,用文字逼真的为大地画像。

他赞美树木:“树木是大地的愿望和最初的居民,哪里有树木,说明大地在那里尚未丧失信心。”

苇岸的文字简约、克制,如同他笔下的草木,寂寞、谦逊、朴素、坚守。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若不是内心澄明赤诚,是写不出那些沁人心脾的草木文字的。

■草木葳蕤,衣食所安

草木文字,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染力呢?

中华文明源于农耕,而农耕的源头便是草木。整部《诗经》中,有草木一百三、四十种。

《豳风·七月》说:“六月食郁(梨)及薁(李),七月亨葵(冬葵,蔬菜)及菽(豆),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葫芦),九月叔苴(麻),采茶(苦菜)薪樗(臭椿),食我农夫。”

作为农耕民族,远古中国人的食物来源,主要就是草木(及其果实)。这些能食用的草木,亦即果实根块能食用的植物,在《诗经》中占比最大。

有些草木可以做衣料。

《王风·采葛》中的“葛”,为藤类,其纤维可以纺织为粗细麻布,在《周南·葛覃》篇中,对葛有更多的表现;

诗言“是刈是濩,为絺为绤”,说的就是葛麻为衣的过程:先要割取,水煮脱皮、抽取纤维,织成的麻布,细者为絺(chī),粗者为绤(xì)。

《小雅·小弁》中,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一句。

“桑”在《诗经》中出现很多,《鄘风·桑中》,《卫风·氓》,《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东山》,《小雅·桑扈》,《小雅·隰桑》,等等。桑之贵,就在其丝,丝可以为绸。

中国人食药同源,草木既是农耕民族的衣食来源,也是药物来源。远古中国人留下的《神农本草经》,是全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药物学著作。

《鄘风·载驰》“言采其蝱”的“蝱”,其本字应为“莔”,今称贝母,文献记载有祛痰、止咳和止吐血的功效。

“采采芣苢”的“芣苢”,一般认为就是车前子,据《毛传》说可以帮助妇女怀孕。

中国人的衣食所安,都在于草木,或种植,或采集,或以之察时令,人们熟悉它、依赖它,自然也就亲近它、爱惜它。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天地生人,万物养人,幽幽草木,召唤心灵。这些关于草木的忧伤诗句,陪伴、感动、并慰藉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

■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

《世说新语·品藻》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意思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犹如不同草木具有不同属性一样。

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苏东坡爱竹,林逋爱梅,爱的不止是草木,还有赋予草木之上的人性化的品格。

这就是中国草木文化中特有的比德与品藻。把草木作为对象,自觉地在人的心灵领域中反复玩味,从中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迪或者感悟,以此观照自己的内心。

唐开元末期,李隆基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

张九龄是唐开元尚书丞相,他曾上书规劝唐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上李林甫的谗谤,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作《感遇十二首》。

《其一》写道:“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中的兰、桂,都是古代文人心中的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但草木有草木的本心与坚守。

你以为你欣赏兰、桂,将它折来插进官窑的瓶子里,就是抬举它了吗?错!它的芬香,是它自身的品格,并不是为了求你赏识,以博取高名。

这样的文字,清气四溢,并且酣畅淋漓。

汪曾祺先生对“草木有本心”这句话应该体会最深,因此草木在他的眼里,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家人、他的挚友,每一朵花开花落、成熟、腐烂都值得他去写。

他说:“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

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作者:平川。图片:雨里青山梦里人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說明|『東方生活美学』致力於中式生活美學傳播,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文字為本微刊原创,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侵删。

-往期内容回顾-

李子柒的小院,真美。

苏东坡

占得人间一味愚。

小院,小隐。

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戳原文,进入東方生活美学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dl/8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