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讲坛钱学森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

第二十期

钱学森科技

报国的圆梦历程

钱永刚

钱永刚年10月出生,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任高级工程师。年起,相继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

当选为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名誉院长。

年9月16日下午,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教授的儿子钱永刚,来到北京实验学校魅力讲坛,带来“钱学森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主题演讲。我校全体党员教师,以及高一年级、高二年级、1+3年级的同学们聆听了演讲。

重返母校

商榷人生

钱永刚首先和同学们说,我是你们的校友,五十七年前曾在咱们学校学习,今天重返母校,非常高兴。

钱永刚接着说,当今的年轻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人生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生?历史上的事非常巧。

钱永刚报告的题目是他的父亲“钱学森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就此与师生们共同商榷人生的选择。

爱国情怀

科学精神

钱学森教授的一生有五次人生选择,五次人生经历,下面咱们他是怎样选择的。

钱学森要上大学时,各方面的看法:数学老师——报考数学系;国文老师——报考中文系;母亲—学教商,子承父业;其他老师——学画画、学作曲。而这时的钱学森自有他自己的主意。在报考大学时,他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他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

第一次选择:求学交大、志在救国,追逐万里铁路梦想。

正当钱学森憧憬着立志做詹天佑式的工程师的时候,年1月28日日本上海驻军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当时上海地区的第19路军抗击日本人的侵略。日本人为了消灭这支部队,不惜动用了空军,日本空军的飞机狂轰滥炸,由于当时中国守军没有战场制空权,所以伤亡巨大。在校园里目晰着天空中狂轰滥炸的日本飞机,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遗择:要改学航空工程。

第二次选择:勤学精进、志在兴国,立志航空矢志不渝

选择的留美游学、志在报国,钱学森的父亲认为过去的读书人只动嘴不动手,从这点出发,他反对自己的儿子改学航空理论。面对这种情况,让钱学森很困惑。这时一位好心人来到了他的身边,这就是钱父的好友蒋百里先生。年,将百里受国民政府委派考察欧、美军工发展状况。在美国考察时顺便看组钱学森。钱学森把心中的困恶倾诉给这位军事理论家,没想到蒋百里先生非常支持钱学森,并表示回去会做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有了这么一位长辈的支持,钱学森人生的第三次选择成功地实现了。

第三次选择:留美游学、志在报国,生死穷达不易其志

钱学森教授回国后,奋力铸就国之重器。当时我国工业生产落后,而航天是动用到几十万人的一项大型科研工程,怎么样把这几十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呢?钱学森和航天人成功地把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后期大兵团作战的组织管理经验,移植到航天建设中来,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四次选择:献身国防、志在强国,奋力铸就国之重器

钱学森教授的晚年以独到的研究视角,从71岁到85岁,在谱多领域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第五次选择:金色晚年、志在富国,助力祖国圆梦复兴

五次选择,每次都使钱学森教授的人生走向更大的成功,构成了钱学森整个科技报国人生的华彩乐章,也同样构成了钱学森终其一生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成就了他的光荣与伟大。

钱学森教授成为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钱学森教授还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演讲到最后,钱永刚结合他的任职谈到:全国有两个钱学森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国以来,钱学森图书馆已接待读者大几百万,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两个馆建设水平很高,设计本身就体现了对钱学森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的认可。

近距交流

签字祝福

钱永刚的演讲结束后,与同学们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类问题,现选登部分同学与他的问答:

学生:钱永刚教授您对您的父亲是怎样看待的。

钱永刚:小时侯父亲对我在学习上的关心次数少了点。如果他能每个星期给我出一道题,我想我能考上国内任何一所大学。但我理解天下没有一个爸爸不关心自己的儿女的,他工作太忙了。

学生:您做为钱学森教授的儿子,别人看您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您是怎样的感觉?

钱永刚:我曾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他拿出我的考卷,说看看你的成绩,我看了几眼,就两三个4分,答卷多数是5分啊?班主任让我再仔细看看,并说:没看出问题就是问题。象你这样的学生就不应该有4分。老师对我的要求的标准,与别人是不一样的。别人得3分老师还认为是正常的。

学生:您对事业的选择,是因为什么?是您父亲的教导还是其他的原因?

钱永刚:我的选择是被选择,我上大学时已经工作十年了,我根据经历,想选择学习科目较为省力的专业。父亲说:根据自己的经历来选择专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国家对专业的需求来选择”,父亲建议我:你学计算机怎么样?就因为国家当时对计算机很重视。

学生:在您的学习中,您父亲对您有什么样的激励?

钱永刚:那时候也没感受到什么激励,人都说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教师,可能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吧。我的信念是念书绝对不能差,不能给爸爸妈妈丢脸。我最看不惯的是爸妈给儿女做作业。小孩子要长点志气,自己的活儿自己干。

钱永刚教授欣然为同学们签字留念:“巨人生平陪伴你成长!”。

教师发言

分享感悟

高中学部副主任宋歌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今天钱永刚先生的讲解,给我们再现了钱学森教授在建国初期科技方面的重重困难,以及他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现在谈一下我的感悟:

第一点:我们常说的“家国情怀”,我觉得钱学森教授在建国初期,能够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就是“家国情怀”的最高境界。

第二点:就是有的学生提问钱先生选择专业的事情,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听了钱先生的报告,我觉得同学们是不是应该把你们的梦想,和国家的命运接合起来。把你们的选择与祖国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梦想,需要你们的责任和担当。

第三点: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内很多学校里面都有“钱学森班”,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有钱学森进修班,很多高中里面有钱学森班,说明什么呢?说明钱学森的精神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我自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希望在座的诸位同学应该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的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母校留影

喜行于心

撰稿:牛英杰

图片:信息中心

编发:牛英杰

审核:孔冬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zz/4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