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9日早上7:40分,西秀区10名“游学班”学生跟着首都医科医院高血压科创始人、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主任、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教授到医院心内科参加交班。
当听完医生护士交班汇报后,余教授表扬了曹医生在介绍病人情况时流利、清楚数字也说得好,同时也批评了护士长交班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建议以下:1、瓮安县病人都是重病人,高血压防治工作要搞好、抓实。2、针对昨天刚入院的脑梗病人查房时病人未在,擅自回家,要告知病人及家属外出的风险,住院期间不能外出。3、要提高工作效率。交完班后,医院会议室授牌。
一、领导重视推防治工作医院副院长宋熹主持。余振球教授,黔南州瓮安县卫健局副局长游师,医院院长李洪璠,副院长饶兴辉,医务科科长赵明星,心内科主任宋香静出席议式。瓮安县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余人参加培训。
李洪璠院长:管理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建全,分级记录体系完善的高血压防治,我院将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此次巡讲活动顺利进行。我们也一定争取好此次学习机会,争取融会贯通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逐步提高高血压诊疗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全县高血压知晓率,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和至残率。游师副局长:对巡讲活动提出三点要求:1、抓住此次巡讲活动,配合办好此次工作,充分发挥高血压诊疗中心的引领作用。2、学员要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高血压规范诊疗技术,整体提升诊疗水平。3,各医疗机构要加大高血压防控人才培养,提高高血压诊疗率,控制率,卫生院作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好高血压健康宣传工作,提高群众防病知晓率。我县一定按照卫健委紧密部署要求,省医政医管委工作要求,完善医院前急救体系,推进高血压诊疗中心建设工作,提升全县高血压诊疗水平及慢病管理能力。相信有余教授专家的关心指导,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县高血压等慢病管理能力一定取得更大进步。余振球教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的诊疗水平提高上来,不是一个学习班一次讲课就能解决的,是要反复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交班时发现的用药不规范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很严重的现象。病人好不了,病人痛苦危险,我们医务人员也不轻松。新旧病人一起管,医生累。如果治好了,医生也轻松了。所以高血压慢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不光是给病人带来安危,给我们自己也带来安危,如果病人越来越多,看不完,医生负担越来越重,由于负担越来越重,所以希望我们能起带头作用,走出瓶颈,把高血压防控工作做好。二、理论培训,结合实践
余振球教授就《高血压分级诊疗的内容与流程》为参会人员作了专题授课,瓮安县心内科主任宋香静介绍病史。采取学员参与的“说相声”式理论授课、现场问诊患者等多种互动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极大调动学员的学习参与热情。余教授问:肾脏入球小动脉球旁细胞分泌什么?宋主任答:肾素、血管紧张素。余教授纠正:肾素。余教授问:肾素作用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变成什么?宋主任答:血管紧张素Ⅱ(不正确)余教授:肾素作用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变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酶作用下变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的三个功能是什么?(答不上)于教授答:1、收缩血管;2、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3、维护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全体学员重复。)余教授问:醛固酮增多症的症状?
解答:低钾血症(醛固酮排钾)、高血压(醛固酮保钠、保水,由于水量多、容量多了,所以血压就高)、头痛(是容量增多引起的持续性头痛)
原发性高血压的头痛每天有两个高峰期(早上6-8时、下午6-8时)还举例说:马上八月十五了,放假在家,原发性高血压的头痛就好了。加深了对原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头痛的记忆。
让宋香静主任公开了电话号码,让参加培训的基层医生记住,以后遇到夜尿增多、高血压、持续性头痛的病人,就打宋主任电话,医院治疗。还让宋主任接到转诊过来的病人,就算是加床也要收住,要让病人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为患者着想,让医院不要过度检查,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钾低、肾素低,如果化验肾素水平不低就否认了,就不用再做肾上腺CT。
余教授问宋香静主任上一批科室主任培训她去了没有?宋主任说因为扶贫工作忙,科室的事情多,走不开,所以让其他人去了。
余教授问:县医院是高血压防治的什么?
宋主任答:主力。
目前高血压治疗41.1%,控制13.8%,在治疗的人中控制比例1/3。什么控制比较差,治疗不规范。
余教授问:瓮安县高血压诊断病情的责任人是谁?
宋主任回答:李院长
李院长回答:瓮安县卫健局
余教授分析:李洪璠院长是瓮安县高血压中心的主任,宋主任是主任助理,所以瓮安县高血压诊断病情的责任人是:宋主任。
轻松幽默的上课方式,让大家记住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责任和工作的压力。
余教授问:什么是早期心血管疾病?
宋主任答: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余教授否认了主任的答案。解释说:早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已经有病里改变,但是无临床表现。
余教授问:冠心病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是什么?
宋答:胸闷(教授:否)
安顺的副班长回答: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余教授问: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之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多少?
答:50%以下。
余教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以前每周都要扛20斤米上五楼的人,前一个月出差回来后,空手上楼都费力,医院去做了个运动试验阴性后就否认了冠心病。遇到余教授后,认真询问了病史,结合临床表,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要求马上住院治疗。
这个故事让我们领悟到了:要真正的看好一个高血压患者,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认真的询问病史,不能完全依靠辅助检查。
余教授还以他自己的血压从18岁到现在一直都保持/70mmHg.说明了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饮酒、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饮食)对血压的控制非常重要。
余教授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希望通过高血压分级诊疗培训班的学习,严格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高血压专科诊疗思路与流程,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培养,让广大的高血压患者获益。余教授问:有派人到高血压科培训的没有?院长答:在计划中教授建议再难医院培训,3个月以上的。因为临床是实践科学,黑板上种田是种不出来的。
余教授问:高血压治疗的依据是症状的多少还是症状的轻重?
答:是血压的高低而不是症状的有无。
余教授问:辅助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1、高血压的鉴别诊断;2、发现危险因素;3、确定心血管疾病;4、用药前后的观察。
三、教学查房理论课上完后,余教授赶回病房进行教学查房。主任病情介绍:
男性患者,63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3年,加重10+天”入院。3年前患者出现劳力性胸闷、气促症状,爬坡上楼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伴有间断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症状,无胸痛,无频死感,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反酸,无腹痛,无咳嗽、咳痰。病后患者反复多次就诊予我院治疗,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经过治疗后好转出院。10+天前患者感胸闷、气促症状加重,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咳嗽、咳痰,咳白色泡沫痰,量少,易咳出,无胸痛,无濒死感,门诊以“扩张性心肌病”收住我科。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未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未规律检测血糖,否认“高血压病”、“脑梗塞”、“肾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
初步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2.Ⅱ型糖尿病,3.肺部感染?
治疗方案:
1.下病重,吸氧,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病情。
2.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二便常规、末梢血糖、心电图、心肌酶、BNP、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胸部正位及侧位片、痰培养);
3.药物予以“多索茶碱”止咳平喘,“磷酸肌酸”营养心肌,“呋塞米、螺内酯”利尿减轻心脏负荷,“钾镁合剂”稳定心内膜,“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减慢心律降低心肌耗氧量,“贝那普利”口服抗心室重塑,“阿卡波糖”口服降糖。
余教授查房后对病史进行补充。16岁当兵体检测血压/70mmHg,21岁测血/80-90mmHg,之后一直未测血压。表面上血压基本正常,但21岁血压与16岁基础血压相差大,考虑发展中的高血压。现入院血压/90mmHg,按高血压患者诊治流程,进行病史询问和分析。
明确高血压病程,了解有无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最常损害的靶器官是心脑肾。3年前第一次发病因为劳累后进食热食后饮凉啤酒ml,随后出现前胸闷、咯血,呈粉红色泡沫样,量约ml,伴头晕,典型“冠心病”发作。劳累后啤酒刺激血管痉挛,因有糖尿病,胸痛不能反应。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ST段下移T波倒置。心脏彩超:全心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不厚,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增宽,升主动脉内径36mm,肺动脉根部内径27mm,二尖瓣中重度反流
结合患者症状、辅查,“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需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因此要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易怒,需要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甲亢型心脏病。
患者高血压已引起冠心病二级预防:硝酸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控制糖尿病、合理饮食。
患者床旁心电图可见心内膜下心梗,有做冠状动脉造影指针。
因为冠心病患者有活动时胸闷、气促,导致其不愿运动,患者运动减少,又会导致血糖升高,β受体阻滞剂应用特别重要。
其理想血压应控制在/80mmHg以下,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使心、脑、肾得到理想保护。
通过此次短期的“游学”培训,让我认识到基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我们基层医生对高血压危害宣传不到位、诊疗不规范,导致患者对血压不重视、不监测,甚至对血压水平也有误解,认为自己血压正常。
同时也感受到了高血压慢性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培养出更多的高血压专科人才,做好团队建设,才能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
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短期培训班学员
安顺市西秀区新场乡卫生院
王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