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江南大族的故事

周末看《雍正大传》里面关于文字狱部分牵扯到了一个江南六百年传奇经历的家族——海宁查家,今天来聊一聊他们的故事。

一说起海宁,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皮革城。而历史上的海宁可不是靠皮革,而是以文风盛行著称的。我特别喜欢的金庸老先生就是出自海宁查氏。康熙年间海宁的查家有十几个人考中了进士,五人进入翰林院,五翰林中包括了亲兄弟三人查嗣庭和他的两个哥哥查嗣瑮,查慎行。一时传为美谈,康熙钦赐御用衣帽及“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的匾额以示嘉奖,海宁查家达到了家族的鼎盛时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等到新君继位,这位权斗出身的四阿哥和晚年一向以仁君形象示人的康熙大相径庭。雍正权力欲极强,对待政治威胁毫不留情,民间送绰号“抄家皇帝”。继位以后他首先通过一些列连横策略,联合"舅舅”隆科多和心腹大臣年羹尧等彻底斗垮了以胤禩为首的八阿哥党。把八弟,九弟送到外地圈禁,手下负责看押的大臣也心领神会,让这两位倒霉的皇子以类似于“心脏病突发”(史书上叫冥诛)的理由提前去地府进行观光游览。消灭了弟党后,雍正的矛头转向了不断膨胀的权臣势力,之前的盟友大宝贝年羹尧,舅舅隆科多也被随后消灭。

扫除了这些威胁之后,雍正下一个打击目标就是所谓的科甲朋党。科甲朋党顾名思义,就是读书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从而形成的师生同门关系网。这样的团体,人情关系复杂,难免会互相包庇党同伐异,历史上确实也有过东林党之类的政治团体,但是雍正朝以此为由讨伐科甲朋党,很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查家的厄运就起自这次政治运动。

事件的起因还得从年羹尧案说起,话说雍正在杀了年羹尧之后还不解气,在搜罗年的黑材料的时候,发现了一篇文章《西征随笔》。这篇雄文的作者叫汪景祺,汪早年在年的帐下做幕僚,跟随年西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文章。当时年羹尧受雍正宠信,在西北用兵之时正是其权势熏天之日。汪作为跟班文人就在《西征随笔》里加了一大堆肉麻的吹捧,除去这些马屁套话外。更严重的是一些类似“功臣不可为”的话,似乎暗示雍正会猜忌年羹尧功高震主,并评价了历史上年号带正(正有一止之象)的皇帝大不多不吉利。这一下正戳到雍正的痛处,因为他杀年羹尧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他鸟尽弓藏屠戮大臣。更何况汪居然还对自己的年号说三道四,简直是活腻歪了!于是雍正顺道将汪景祺打包一起陪年羹尧上了黄泉路。杀完了人他还不解气,又派人调查了查汪的籍贯,一查发现汪的籍贯是浙江杭州!这一下又戳进了肺管子!

原来清朝统治者本就对江浙一代有很深的成见。当年入关的时候费了好大力气,搞了什么嘉定三屠,江阴八十日之围才把反清的活动镇压下去。之后民间的文人又私修《明史》,仿佛对前朝恋恋不舍,这就是康熙年间著名的“明史案”,搞得一大批江南士族家破人亡。明末清初的大儒(朝廷角度来看就是不安定分子)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后面还有一场更大的吕案,以后详细介绍)论籍贯全部都是江浙两省的人!如今的汪逆又是杭州人!顺着这个逻辑推理下去,雍正简直出离了愤怒,你们这群刁民,大清把你们从明末的战乱之中拯救出来,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你们不仅不感激,反而在背后诽谤朝廷,简直是罪不可赦!一定要严肃追查!

果然一查就查出了大鱼,年查嗣庭受命为江西的乡试主考官。有人告发他出题荒谬,雍正看过之后认定告发属实,连发上谕表示查汪系浙江同乡,很可能是一党,并下令将查嗣庭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给查嗣庭惹祸的一共是四道题:第一题出自《论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会仅仅因为某人能说会道就提拔他,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就轻易否定他所说过的话;第二题出自《周易·大壮》,“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君子若能懂得正大光明的道理,就能了解天地万物的真相;第三题也出自《周易》“其旨远,其辞文”,这个人所做的文章意境深远且富有文采。第四题出自《诗经》,“百室盈止,妇子宁止”秋天到了,几百个粮仓收粮入库装满了粮食,妇女儿童喜气洋洋。

不愧是饱学之士,查嗣庭所出的四题皆为四书五经中的名言,作为试题,给予考生的发挥空间也很大。四书五经的名言都是古代圣贤说的,引用一下作为试题有什么罪过?这时候雍正发挥出了福尔摩斯的水平,用他自己的逻辑进行了一番推演。首先他认为查嗣庭是在借古讽今,比如雍正选拔任用官员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在引见过程中与其交谈,凭个人印象对其进行打分,而查嗣庭在首题中就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你这是在公然反对国家的用人之道!又第二句和第四句有个正和止,正一拆开来不就是一止吗?和汪曾褀这个老匹夫诅咒朕的话一模一样!可见你们是同党!然后顺势追查下去发现查嗣庭和已经被法办的舅舅隆科多有私交,他任内阁大学士系由隆科多推荐,这样查嗣庭就和两大罪臣年羹尧,隆科多都有了联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查和隆科多有些私交说是同党还勉强合理。汪景祺只不过是一介无职无权的幕僚,所谓的同乡,汪是杭州人,查是海宁人。一个长期在年羹尧的西北军中效力,一个常年在北京城当官。两个人互相认不认识还是个问题,说他们两是同乡同党,这简直就是电影《赤壁》里面萌萌和荆楚的关系一样——莫名其妙。反正雍正是皇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办案人员在查抄查嗣庭家时搜查的格外仔细,连夹墙和小洞都不放过。凡是查嗣庭笔迹的文件全部录入,其中有两部日记让雍正如获至宝。他当然也知道,仅凭之前抠文字的胡说八道很难令人信服,而这两部日记就不一样了。日记里面记载了大量查嗣庭多年为官的心得体会,而作为一个文人自然有大量不满和批评。比如查嗣庭在日记里对康熙年间的另一起文字狱南山案表示不满,这些“罪证”让雍正找到了更合理的杀人借口。似乎惩治查是因为他诽谤先皇,而受害方的雍正只是为了维护父亲的美誉才给查治罪的。插一句,雍正本来作为一个皇帝,勤政爱民,做出了多项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例如摊丁入户,火耗归公,改土归流等都给社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算得上是一代明君。然而为人过于阴狠气度不足,杀弟弟怕背上屠弟的恶名,杀大臣怕别人说他猜忌功臣的,总是搞些类似躲猫猫心脏病(冥诛)之类的下作手段,这次对付查嗣庭一介文人也拐弯抹角掩耳盗铃。其实他这些背后小伎俩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最后记录在史册,成了他的一生一大污点。

最后查嗣庭案结案的时候,他本人在狱中已经由于巨大的惊吓发病而死,虽然仍旧被枭首示众,总算免去了刑场公开处决的痛苦和屈辱。查嗣庭活着的家人就倒了大霉,成年的儿子一律处斩。未成年的儿子侄子均被流放三千里,家产也被变卖后充作浙江海塘的工程费,名副其实的家破人亡。他的两个哥哥被判“家长失教罪”(简直胡扯)二哥查嗣瑮父子发配边疆,最后死在了戍所。大哥查慎行运气算最好,吃了一年牢饭后,因为诗写的好,雍正很欣赏给了个特赦放归原籍,总算给查家留了一点种子。当年兄弟三翰林能够活着回海宁故乡的仅剩查慎行一家四口,真像极了《红楼梦》中写的那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查家的结局简直比曹雪芹家族还悲催。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一首查慎行的诗,叫做《舟夜书所及》。语文课本唐诗宋词收录了不少,清诗倒是很少见,所以查慎行这个名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当时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而今读到查家故事的时候突然有了新的感悟。这首诗就是查慎行对自己家族命运的一个隐喻,即使遭受集权政治的野蛮摧残,但保存下的一点荧光只要有微风拂过就会立刻化为倒映于水中的满天繁星!他坚信只要家族文化的火种流传下去,终有复兴之日!

而事实也是如此的,两百年后的近代,海宁查家再次涌现了武侠小说家查良镛(金庸),大诗人查良铮(穆旦,为金庸堂哥,生长于天津,属于北查一脉)这样蜚声海内外的文化名人。如果算上外围的亲属,这个名单就更加华丽了。比如金庸先生的表哥诗人徐志摩,他的外甥女是万千少女粉丝的琼瑶阿姨,而他的姑父是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蒋百里先生的女儿蒋英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她的丈夫则更加赫赫有名——大科学家钱学森。果然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留下读书种子,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北京白癜风治疗那最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ngpiguiz.com/rsly/3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