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钱学森学院学术之星讲自己的故事

学术之星

QIANXUESENXUEYUAN

在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获得特等奖2项(6人),特等奖提名奖1项(3人),一等奖18项(54人),二等奖39项(人),竞赛成绩创历史新高。

钱学森学院学生获特等奖6人,特等奖提名奖3人,一等奖15人,二等奖17人,共41人获奖,占所有获奖学生的22.9%。其中,钱学森学院学生包揽了所有特等奖和特等奖提名奖。

数学建模一直是钱学森学院学生的良好传统,特别是近几年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钱学森学院学生与国内、国际高校学生同台竞技,赛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打造了钱学森学院的优良品牌。

成绩的背后,涌现出一批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勤勉奋进的钱学森学院学术之星。目前,获奖学生已投入到紧张的学业之中,他们纷纷发表感悟,并表示将进一步奋勉努力、创先争优,以饱满的激情、一流的成绩回报母校培养之恩。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获得者——周明皓(数学试验班16级)

这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能拿到这么高的奖项确实在意料之外,不得不承认有运气的成分,但也必须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和队友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辛劳付出得到了回报。

我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初衷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因为我本身是学数学的,平时的课程都非常理论化、体系化,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我们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场景,这一能力对理科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此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我认为数学建模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奖、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收获与队友的友谊,分享共同熬夜奋战的回忆,是比获奖更值得骄傲的。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获得者——胡润宁(钱学森班16级)

不可否认,我们这次的奖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是另一方面,也应归功于老师与队友们的努力与相互扶持。真的很感谢我的老师与队友们。

就收获而言,对我来说,在这之中收获最大的或许就是如何与队友交涉。过去的一年,从刚开始的互相不妥协不让步、一篇论文用了甚至用了两种完全不同方法来做,到现在的美赛特等奖,真的是蛮感慨的。

用初入建模时老师的一句话来说,一次建模终身受益,或许刚开始大家都当是一句玩笑话,但是现在回过头来,这真的是一段很不错的经历。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提名奖获得者——吴宇飞(钱学森班16级)

很荣幸在本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提名奖。这是一个团队的荣誉。

首先,非常感谢队友。没有队友的团队协作就不会有这次成功,正是由于我们队内有明确的分工,我们的工作效率很高,因此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较好的成果。团队的互帮互助以及团队整体的坚持不懈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非常感谢指导老师乔老师。在美赛论文提交的前一天晚上,乔老师给我们打来电话指导我们修改美赛论文,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此外,非常感谢学校组织的多次培训。这些培训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校内赛到国赛再到美赛,我们经历了很多,吃了不少苦,但也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希望以后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获得者——杨海谦(钱学森班16级)

感谢于铭瑞出色的代码实现水平和吴宇飞出色的论文展示水平。感谢乔琛老师一直以来的耐心指导和鼓励。这次美赛会成为我们的一个新起点,从这里出发,实现新的目标。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获得者——于铭瑞(钱学森班16级)

本次非常开心能够获得数学建模美赛Finalist和BenFusaroAward。

首先感谢交大对数学建模的重视以及所有数模老师对我们长期的培养和付出,感谢乔琛老师对我们的具体指导,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和这将近一年以来学校开展的各种培训和模拟赛息息相关的。

同时我们自己也付出了很多,通过17年5月开始的各种校内模拟赛、9月份的国赛、美赛前的几次模拟赛,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学习尝试新的知识、仔细阅读历年优秀论文、掌握数模的方法和技巧,从最开始的小白一步一步走到获奖,过程辛苦甚至痛苦,但我们真的获益匪浅,团队协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数模让我们成长了很多。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养和两位队友的团结协作。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吴思矾(数学试验班15级)

我所在的队伍是比较缺乏经验的。我是中途加入小组的,我们小组在建模学习、比赛准备和学术素养方面都存在不足,这次比赛让我们在这些不足的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

这次建模,我个人认为在整体的思路上还是很有突破的,但是我和队友经验不足,在模型的应用和检验方面略为欠缺。虽然明年我未必有时间参加建模比赛,但是这一次经历还是非常宝贵的,希望我们能再接再厉!

朋友,如果你在建模方面缺乏经验,请不要过于焦虑,建模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比赛,在建模中收获的友谊和欢乐,是别的活动所难得的。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巧昀(少年班15级)

在年的寒假,我与我两位队友,数试的吴思矾同学和ACCA的陈瑾霄同学一起留校参加美国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得了M奖的成绩。

在这次比赛和准备过程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励志拼搏,有咬牙坚持。在一次次模拟赛的练习中,我们一起讨论“总统该考虑的事情”,一起构建心中合理政策的蓝图。

比赛时紧张的气氛让大家都想为我们最后的成绩在熬几小时,再做得更完美一些,但到最后其实也释然了,收获最大的就是过程:无论是写论文的经验,思考问题的层次和思路,队友之间的了解,各类软件的使用……无不使我们后来的学习生活受益匪浅。虽然同学们中流传着“一次比赛,终生免疫”的玩笑,但真的参加一次美赛,让我们队三人全方位地得到了成长。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尤佳睿(少年班15级)

参加建模比赛是从年春天开始的,已经走过了校内赛、国赛、美赛三段历程,其间一直负责队伍中的建模工作,同时也参与对论文的审校、制图。

建模绝非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对研究内容的快速理解、对数学工具的灵活应用、对呈现方式——论文的精确把握,都是对于我们这些参赛者的极大考验。

建模是件困难的事情,赛题常常令我感到困惑、艰难甚至是心力憔悴,但在屡次的磨炼之中,我渐渐感到自己多少也有了些进步,尽管这些进步表面上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仍为之感到欣慰。

比赛结果是几等奖并不特别重要——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学步者”而言,并没有什么指望;建模的赛题相较于实际的科研内容,也尚还有一段距离。但总之,这一年以来与队友们的同甘共苦,其功效是不可否认的。

感谢三次比赛以来队友们的鼎力相助;也要感谢交大,为我们打开了这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李佳宝(化生试验班16级)

在一路的建模过程中我们一直是一种轻松向上的气氛,更多的是一种感激。一路建模过程走来,收获了许多。一次建模经历使得我在学习、生活、科研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次建模,终身受益”,这是李换琴教练和陈磊教练经常说的话。不过仔细想想,为了建模、为了收获,再辛苦也值了。每一次的建模讲座都是十分火爆。

寒假和暑假的严寒和酷暑是最艰辛的,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我们每每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十分感激的,感谢学校领导建模中的慰问,感谢教练们认真耐心地修改论文,感谢书院学院的导员老师在寒风中陪伴我们,感谢保卫处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后勤部老师的默默付出,一次一次地推迟部门放假时间。尤其感谢的是祖建教练的耐心指导与我的队友孙静、陈果,每一次论文的完成与修改都是充满着惊奇与挑战。

科研竞赛方面,我要感谢建模思想与程序,是他们教会我如何思考。在学科实验中、在创新项目中,更多的是对项目的理解与思考,建模思想培养了我完整的思考体系与知识体系。

经常会有同学问我,参加建模到底好不好啊?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吼!其实,不但要参加建模,适当参加更多的竞赛收获或许会更多,CUPT、IGEM、ACM、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大学是最好的时光,快快行动起来吧!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李雨桉(钱学森班16级)

谈到自己参加美赛的经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不光是对我自身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意志品质的考验。

首先就是找队友,我从备战国赛以来就一次次面临更换队友的问题。为了找到合适的队友,我需要经常看公告、发公告,和没有找全队友的人谈判,在找到队友之后还需要快速的磨合,我觉得这对我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意志力都是极大的提升。

其次就是在压力面前不浮躁。上学期是课程比较难的一学期,我在美赛和课业的双重压力下变得有些浮躁,但我渐渐发现这只会加速我的下滑。所以,我在巨大的压力面前逐渐懂得了缓解压力,也学会了闹市中寻求安宁。无论我的压力多大,都会把自己最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给自己。

总之,美赛不仅让我的能力得到提升,更让我的内心更加强大。

—END—

钱学森学(书)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广州白癜风医院
广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ngpiguiz.com/rsly/3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