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前赤壁赋

赤壁,地名,因赤壁之战而著名,今湖北省有赤壁市(一说在今湖北嘉鱼东北)。汉末,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江岸的山崖烧成红色,三分鼎立之势形成。

苏轼所游的赤壁在黄州,今武汉市东南七十公里有黄冈市、黄州区,江岸也有红色岩石,当地人称之为赤鼻矶。有人说坡公弄错了地方,但文章并不因此减色,“美文”的目的并非求实。也有人认为并未弄错,坡公咏赤壁的词中明明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他借怀古发抒怀抱。后人称周瑜作战的赤壁为周郎赤壁,也叫“武赤壁”,称苏轼作赋的赤壁为东坡赤壁,也叫“文赤壁”。战争和文学常使默默无闻的小地方变得赫赫有名,所以有人说:“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顾,苏子两游!”

赋,文章体裁,由古诗结合楚辞产生的新文体,介乎散文韵文之间,辞藻华丽,长于铺叙。韩、柳提倡古文运动,反对赋的浮华雕琢,但古文家吸收骈俪句法,写成散文式的赋,增加了古文的表现力,《前赤壁赋》可称显例。

苏轼,宋代大文学家、大书画家。“轼”是车前横木,坐车的人如要站起来伸出头去看什么,就用手扶着横木。如果平素敬重的人坐在车中迎面而来,“凭立而望之”是一种礼节,所以苏轼字子瞻,有谦虚之意。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眉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现在眉山市内有“东坡区”,并按时举办东坡文化节。西晋文学家李密也是眉山人,《古文观止》选了他的《陈情表》,眉山市内有李密路。

苏轼在宋仁宗时中进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外放杭州通判,做首长的副手。苏轼受到的致命打击是“乌台诗案”,乌台就是御史台,御史的衙门里有许多树,树上有许多乌鸦。不料这个乌台“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些御史从苏轼的诗文中摘出一句两句话来,加以曲解,指控苏轼攻击朝廷,怨谤君父。下狱一百零三天,几乎被判死刑,终于从轻发落,贬黄州团练副使。团练,大约相当于民团自卫队,副使没有法定的职权,没有固定薪俸,不能维持必需的生活,初到时住在庙里,自己耕田种菜。黄州时期,苏轼写下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苏轼多次被贬,黄州之后,又曾被贬到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当时这些地方生活极苦,但苏轼的文学艺术也到达了人所共仰的巅峰,东坡自己说他一生事业都在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留下很多逸闻趣事,大众很喜欢他。例如,庙中有很多尊金刚,哪一尊最重要?东坡说拳头大的重要。例如,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念谁的名号?东坡说也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因为求人不如求己。

苏轼在朝与王安石常常针锋相对。王安石有自己的“字学”,他认为“坡者土之皮”,苏轼反问:“滑者水之骨?”王安石解释“笃”字,说是以竹鞭马,其声笃笃,苏轼问:“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壬戌干支纪年之秋,七月既望过了十五,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月圆为望,大月为十六日,小月为十五日。望之后为既望。古代文人记录岁日时间不求精确,常有“清明后”“仲夏”“仲秋月明之夜”等说法。

首先交代人物及地点,游记的标准模式。点出季节,可使读者对秋天的江景酝酿心理准备。尤其是“望”字会联想到明月,如秋江是龙,这个“望”字就是点睛了。

文章有节奏,这篇是最好的范例。节奏是音乐术语,指声音的长、短,高、低,快、慢,轻、重。纯粹就形式而言,一首乐曲是声音在这八种变化之间的组合。我们的语言文字也有声音,每个字、每个词的声音也有长、短,高、低,快、慢,轻、重之不同,作家修辞造句,纯粹就形式而言,很像音乐家作曲,因此也有节奏的要求。

《前赤壁赋》第一小节,东坡用了“之、于、之”三个虚字,没有这三个虚字,意义相同,有了这三个虚字,节奏不同。如果写成“壬戌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下”,节奏比较急促,好像有时间压力,但秋夜游江是一件从容潇洒的行为。写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节奏比较舒缓,和游江的心情相应。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初写秋景,淡淡两句。明月是赋中大自然的主角,尚未出场,先诵诗铺垫。这就是为什么在《诗经》三百首中要诵《月出》篇,这是题材的“选择”。

《诗经·月出》篇,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大意说:明月多么皎洁,佳人多么美丽,想念她的一举一动,内心无限烦恼。“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说一件事,这是偶句,也是赋体的铺陈。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星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少焉”,表示时间,承接上文,连接下文,两字成句,形成节奏上的顿挫。下面两个长句,节奏恢复舒缓。

“斗牛”指“北斗”“牵牛”二星宿。有人指出东坡所记与天文学知识不符,但对读者审美应该没有影响,此处“斗牛”可以解释为星之代称。

“徘徊”,我们看月时所生的错觉,以为嫦娥欲行又止,婀娜多姿,当然也与事实不符,无碍美感。“徘徊”也使人有时间流逝的感觉。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进一步写景色,船开始航行,深入秋江。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ly/11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