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学舌与乌鸦聒噪
作者:海韵
编辑
唐韵音画
生活中,有人常把喜鹊鸣叫视为吉兆,“早报喜,晚报财,晌午报得有客来。”古人就有“破颜看鹊喜,试泪听猿啼”的诗句。而看到乌鸦叫则当作凶兆,“老鸦叫,祸事到。”连喊晦气,一石子朝乌鸦投去。《水浒传》的泼皮们听到乌鸦聒噪,也怕有口舌,叫喊“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才有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捣毁老鸦巢的举动。
从科学的角度讲,喜鹊和乌鸦的鸣叫并不预示什么祸福,那不过是人们的迷信禁忌罢了。就算能预兆,报警的乌鸦至少可以让人们知道灾祸将要降临,早做准备,岂不比报喜的喜鹊更有意义吗?
不论欢迎喜鹊,还是讨厌乌鸦,日常生活中遇到它们的机会毕竟太少了。有人便在家中饲养八哥和鹦鹉。编织精巧的笼子,每日喂点鸟食和水,再驯养它们说几句“您好”“再见”“谢谢”的话,教几个挤眉弄眼伸腿展翅的绝招。养尊处优的八哥和鹦鹉很快就学会了,在主人和客人面前频频表演,赢得阵阵喝釆。主人更加爱护备至,护个罩子,带到热闹的公园转悠炫耀。
对鸟如此,对人亦然。魏征是位敢于犯颜进谏的忠臣,唐太宗又是公认的从谏如流的君主。可魏征的结果又怎样呢?有一次,太宗罢朝回宫中,怒气冲冲地说:“以后找机会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是谁惹怒了陛下,太宗说:“魏征常在朝上羞辱我。”皇后退下,穿上朝服,来见太宗说:“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正是由于陛下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太宗才转怒为喜。呜呼!若不是长孙皇后贤惠识理,魏征的小命早完蛋了。
魏征患病,太宗前去看望,当面将衡山公主许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魏征死后发丧,太宗登宫苑西楼,望哭尽哀。魏征陪葬在昭陵,太宗亲自撰写碑文,书写墓碑。他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对魏征的礼遇和评价,不敢说绝后,也算是空前了。然而,墨迹未干,话音未落,遇到杜正伦因获罪遭贬黜,侯君集因谋反被处死,太宗想起当初魏征曾荐举杜正伦、侯君集有宰相之才,开始怀疑魏征结党营私。恰在这时又有人打小报告说,魏征自己抄录前后在朝中的谏言对起居郎褚遂良看,太宗更加不高兴,于是便罢除魏叔玉娶公主一事,并毁坏所撰魏征碑石。两年之后,太宗又派人用猪羊祭祀魏征,重新竖立被毁坏的石碑,是因为他率兵征伐高丽未能最后取胜,深感懊悔:“如果魏征在世的话,不会让我此番出兵的!”魏征生前有掉脑袋之虞,死后还遭诋毁,英明的唐太宗尚且如此,别人就可想而知了。
八哥和鹦鹉学舌,是瞄上了精美的笼子和食品;喜鹊喳喳报喜,是想受人夸赞;乌鸦纯粹是为了人们的安危,反受到讨嫌,人间的许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缺少公理。
作者简介海韵,现已退休,曾在国企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三十多年,在市级以上的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电台发表各种体裁作品四千多篇(首)。。
编辑制作:唐艳玉,文化艺术工作者,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创作,自媒体「唐韵音画」出品人,「唐韵音画」品牌创始人。唐韵音画(ID:tyyh)
投稿合作联系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