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不少朋友每天守在电视机前,随着奥运会各项赛事推进,心情大起大落,一会儿为这个喊几声“冲啊”,一会儿为那个扼腕叹息,惊呼看个比赛怎么比看恐怖片还刺激。
本着凑热闹的原则、瞎起哄的宗旨,土狗电视台今天为大家直播真正“杀疯了”的精彩赛事,邀请各位共享清凉一“吓”。
首先昂首挺胸向我们走来的是由种子选手组成的代表团,可以听到观众席上“神作”的呼声很高,但也有专家评委指出,大家还是应该降低期待、理性观赛,不要给选手们太大压力。
一、争议种子团
0
1
作者:[日]大山诚一郎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读客文化
原作名:アルファベット?パズラーズ
译者:曹逸冰
出版年:-5
被誉为“短篇推理之神”的大山诚一郎,的确有足够实力在一个短篇里融入推理与人性的双重维度。
以这个标准来看《字母表谜案》,“推理部分”没有问题,对当代人心理痼疾的描绘也算恰到好处,但在“故事部分”,比如最后揭露罪犯真面目的部分,无论是他掩盖自己黑历史的方式还是伪造的受害人家事,虽然做到了服务于推理的逻辑需要,但在社会或人性问题的表现上还是显得牵强。
推理小说毕竟不同于数学题,一个自洽的答案并不是全部。那么,短篇的篇幅的确难以完美融合推理和人性的维度吗?
p.s.在写茶会时,大山诚一郎引用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台词。他也是刘易斯迷?那么建议他在下一个短篇里用荒诞的方式来展现逻辑的另一种魅力吧。
(叶子)
0
2
作者:[日]相泽沙呼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99读书人
原作名:medium霊媒探偵城塚翡翠
译者:罗亚星
出版年:-4
当你抱着阅读“设定系短篇故事集”的前提,看着清汤寡水,不温不火,情节陈旧,套路相仿,偶尔有些灵光一现又略显牵强的逻辑,以及作者对于女主,各种衣饰姿容,举手投足,一度以为自己在看某些早坂吝作品的极尽情欲的描绘,还有作者深谙宅男YY之心毫无必要的男女主互动暧昧撒糖桥段,会觉得这本小说所能玩出的花样也就那样而已,更可能改天跑到豆瓣上打出个极不情愿的三颗星时,却被最后一百页(全书三百五十八页)全程高能的极限反转生生怼到了脑袋,这才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所面对若隐若幻的一切,布局、逻辑、伏笔、反转,甚至是错误地以为这是本神棍附体类型的短篇推理小说集,好吧!在我并不专业也不够数量的推理小说阅读生涯中又添上了浓墨重彩血淋淋的一笔。
这还是那个曾经写了少女侦探推理的相泽沙呼的作品吗?
叹为观止!
(老彭)
观众朋友们,刚才场馆上空突然被一阵浓雾笼罩,但是现场的粉丝依然热情高涨,这些“黄金时代”的支持者一个个身着斗篷,吹着烟斗形的哨子,迎接着下一个出场的福尔摩斯和他的朋友们。
二、yyds团
0
3
作者:[英]阿瑟·柯南·道尔著/[美]莱斯利·S.克林格编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浦睿文化
原作名:TheNewAnnotatedSherlockHolmes,Volume1
译者:刘彬/黄亚/刘臻
出版年:-2
《福尔摩斯探案集》恐怕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侦探小说之一。
侦探小说在文学领域地位并不高,曾被称为“星期六小说”,闲暇时用以打发时间而已。福尔摩斯故事的情节,在现在看来也无非密室杀人、偷窃珠宝、争夺遗产之类,当下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发生的新闻不比它差。
但我相信,许多人在今天仍然热爱福尔摩斯,实际上是对当时的伦敦,乃至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充满好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诺顿注释本》就是这样一本介绍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背景的百科全书。
在注释里,作者引用众多“福学”专著证据和观点,分析福尔摩斯药物依赖的情况,向你介绍华生进修的医学课程,还有,带你游历那个处在鼎盛时代,又光怪陆离、泥沙俱下的伦敦。
(董薇)
0
4
作者:[英国]安东尼·赫洛维兹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原作名:TheWordisMurder
译者:梁清新
出版年:-4
本书的作者安东尼·霍洛维茨据说在16岁第一次读福尔摩斯,之后成为一位福尔摩斯经典探案小说专家,成为有史以来唯一被柯南·道尔产权会认证的续写福尔摩斯之人。
在上一部《喜鹊谋杀案》被赞为“一场为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爱好者而设的盛宴”之后,最近的侦探系列更是吊足了胃口。
比起“谋杀”,似乎“互文”和“致敬”才是本作的关键词,更像是虚构和非虚构穿插的同人向冒险散文,致敬莎士比亚和凡尔赛与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等大导演合作的部分占比略大,有很强的自传色彩,读者可以跟随作者沉浸到他掉书袋的趣味中,霍桑和作家这对CP突出了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书写与被写的关系,但故事在高能的悬疑开头过后就进入了传统的“家访式”推进,整体感觉没能复制《喜鹊谋杀案》的精巧结构和古典意趣,据说骨灰级的莎士比亚迷才能领略到更深一层的奥妙。
不管怎样,让我们继续期待下一部《关键句是谋杀》吧!
(机械兔狲)
0
5
作者:陆澹安著/华斯比整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牧神文化
出版年:-3
和那些身世成谜、工作不定的英伦私家侦探相比,李飞一出场的形象就像我们身边的好学长、好前辈、好邻居,“破案”也成了一种闲情逸致、举手之劳。
李飞要做“中国的福尔摩斯”,他也在思索时抽烟叶,却不是福尔摩斯那样的“瘾君子”,并不是一味咄咄逼人来宣告“真相只有一个”,而是兼顾“里子”“面子”,能直面真相,也懂得保守秘密,这是“情”的尺度权衡。
这里不常见险象环生的“冒险史”,多是文人雅趣和市井烟火里的“小曲折”。但看起来“纯、净”的案子里既有资本与伦理的碰撞,还包含着雅和俗的融合,旧与新、东与西的杂糅。
顺着11篇的创作刊登顺序来看,李飞的故事也从开始的“纯净简”“进化”得越来越复杂、立体、内涵丰富。
(机械兔狲)
接下来是啦啦队的表演环节,这只看起来有些松散的队伍里有青春洋溢的学生,还有“发挥余热”的奶奶团为我们献上热舞。等一下,这些啦啦队员们跳完舞又上场准备比赛了,原来他们只是外表看来有些“业余”,其实也是身经百战的专业选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三、日常小谜团
0
6
作者:钟声礼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第一届QED推理小说奖获奖作品
原作名:堕落巷不堕落
出版年:-7
总的来说,是部值得一读的作品。文笔、案情、布局俱佳,整本书调子清冷忧郁,拉开的年代感和回忆式写法,让人有种淡淡的哀婉忧伤。
很多日常推理往往是在细枝末节鸡毛蒜皮的东西里硬掰出一点道道,从奇怪的行为中探查洞悉人心,以此来破解日常身边之谜,一不小心就有自圆其说,自说自话之嫌。
本书作者的聪明之处是把很多容易和读者产生共情的情节放到小说中,比如第一案,为什么不吃香菜(我就不爱吃……),第二案,黑板被擦(额,我小时候干过这事儿……),还有什么书被收走一本(说吧,作者是不是监视我许多年了!),枪被弄坏,游戏卡被偷(脑补当年下午逃培训班去游戏厅打超任)。
惊喜的结局和连续的反转可以看到主角对于自己,对于友谊,一直以来深深的情感。那句“可这不是推理小说,是我的青春小说”,太容易激发出读者精神上的共鸣。
(老彭)
0
7
作者:兆斜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紫焰小说
副标题:喂,你哪位
出版年:-6
本书作者独辟蹊径,把主线情节设定成一个不似案件的“案件”,把侦探设定成不是警察的“警察”,于是,这帮穿梭于街头巷尾,集特工、间谍、卧底、情报人员特质于一身的“老太太”侦缉队成为了本书的绝对主角。
作者对小说市井氛围的把握,以及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个人形象的刻画,都做到了恰到好处。她们“翻手为云”,可于邻里间侦知陈年往事,“覆手为雨”,可擒敌于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中。
作品文笔的幽默和情节的趣味,还有全文满满的烟火气,冲淡了案件之中的些许不足,让读者重新感受到故事本身带来的启迪和快乐。
街边小贩,饭店老板,“喷喷香”的老板娘,鱼塘边“老鸬鹚子”,形形色色,人间百态,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部书,一个传奇。
(老彭)
0
8
作者:猫特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紫焰小说
出版年:-5
用到极致的逻辑流会是什么模样?这本书大概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解释。
看这本小说,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逻辑把一个个深埋在故事情节背后的真相剥离出来拔地而起的全过程。
值得称道的两点,一个是双胞胎布局的应用(放心,没剧透,书开头就说了),没想到能被玩出如此多的花样,一直会影响到案情的走向;第二个,是作者对于音乐元素的使用,开头以为仅仅是某种人物风格的噱头,随着案情推进发现和案情,还有凶手作案,侦探推理有着高度契合,把乐器特点,交响乐,还有某些演奏者能力等特点和特性融入到作案手法中的契合感。
好话说完,挑一点点问题。
一是主角团设定,逗逼的日常和一本正经的推理时判若两人,人物形象有点点脱节;二是是逻辑流推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通病,就是推的越深,干扰项和可能性就会越多,一本书下来,不免有点疲劳,我走过好几次神,中间一度觉得,“好吧,好吧,你觉得这样对,就随你吧!”
(老彭)
现在场上突然一阵骚乱,有几位年轻选手的家长情绪比较激动,闯入赛场,嚷嚷着要抵制侦探小说。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的孩子就是看了太多不正经的书,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另一位则坦言,孩子一般只看课本。
四、救救孩子团
0
9
作者:[日]贵志祐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青の炎
译者:丁丁虫
出版年:-5-1
贵志祐介的小说就像灰色的犯罪自白和青色的青春幻想之间缠绕的二重奏。
追求极致的速度和正义的力量是秀一青春的冒险,但对速度的掌控里藏着失控的危险,暴力的能量背后是无能的愤怒。
一重重的压力和恐惧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稻草里的针是少年自以为隐蔽的真相,现实中“完美的犯罪”就像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看起来意识流的文字游戏却见证了火焰从红变青的时刻。
秀一对继父的“强制终结”也是日本青春和犯罪文学中常见的“弑父”主题的变奏。精神上的弑父对于战后的日本青年来说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症候群,父权、神权断裂后,自我认知混乱的青年把针尖当匕首,刺向虚妄的敌人。
青春的火焰化作地狱中的死火等待一次复活,青色的天空下,乌鸦群飞,少年残像消融在血色夕阳里。
(机械兔狲)
1
0
作者:[加拿大]杰里米·格里马尔迪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ADaughter’sDeadlyDeception:TheJenniferPanStory
译者:唐晓萌
出版年:-5
一部发人深省的真实案件记录,极为翔实地记录了所有案件细节并试图从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进行原因分析。
常人眼中作为榜样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多过着一种被父母安排的人生。当亚洲/亚裔父母高唱着“虎妈战歌”,疯狂“鸡娃”的同时,鲜少能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