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朗读,伴你成长!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朗读,一起经历精神的成长!今天我继续与大家分享普希金写的小说《上尉的女儿》节选。
普希金(年6月6日-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应。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上尉的女儿(梗概)
安德列耶维奇·格里尼奥夫是俄国西姆比尔斯克一个有三百个农奴的贵族的儿子。父亲安德列·彼得罗维奇曾任过陆军中校。彼得还在娘肚子里时,父亲就给他登记为近卫军中士了。五岁时委托给马夫萨威里奇教管。十七岁时,父亲叫他到俄国南方奥伦堡去当兵。由萨威里奇随行,作为保护人。临别时,父亲叮嘱儿子要忠于职守,牢记这样的谚语:"衣服要趁新珍惜,名誉要从小爱护。"
彼得在城里遇见轻骑兵上尉伊凡·伊凡诺维奇·祖林。他是到西姆比尔斯克召募新兵的。他邀彼得喝酒、打台球赌博,结果彼得输了一百卢布。他要萨威里奇拿出钱来付赌账,萨威里奇不肯,彼得便训斥他说:"我是你的主人,你是我的仆人。钱是我的。我输了钱,因为我愿意这样。我劝你,不要自作聪明了,怎样命令你,就该怎样去做。"为此,萨威里奇哭了。过后,彼得也感到对不起这位忠诚的管教人。
彼得的雪橇向一片"沙漠似的荒原"驶去。突然刮起了暴风雪。他们迷失了方向。在暴风雪中出现了一个过路的陌生人,彼得要他指引道路。那人便跳上了雪橇,把他们带到一个安全的村舍。那儿有一家旅店,陌生人和哥萨克店主打着隐语。彼得感到这位陌生人"外表很了不起,他大约有四十岁,中等身材,瘦瘦的,肩膀却很宽。"彼得为酬谢这位向导,买酒给他喝。第二天分别时,还把自己的兔皮袄赠给了他。这位陌生人不是别人,他是在落难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他对彼得说:"谢谢……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恩典。"
彼得到了奥伦堡,被派到白山要塞当军官。要塞司令伊凡·库兹米奇·米罗诺夫上尉是个精神奕奕、身材高高的老人。他的妻子伐西里萨·叶戈洛芙娜协助丈夫工作,而且,她还过问军事,因为她比丈夫更能干。他们有个十八岁的女儿玛丽娅·伊凡诺夫娜,小名叫玛莎。她有"圆圆的脸,红润的颊,淡黄色的头发整整齐齐地梳到发红的耳朵后面"。他们一家居住在边塞地区已有二十多年了。彼得来到的第二天,上尉便请他去吃饭。从而结识了他们一家。上尉属下有个青年军官叫士伐勃林。他因决斗,新近从别处近卫军中转来。这是个相当伶俐乖巧的人,他谈话刻薄而又有趣味。他正在追求玛莎。因此,他在彼得面前,把她说成是个傻丫头。不久,彼得和玛莎亲近起来,并且互相爱慕了。
有一天,彼得写了一首爱情诗念给士伐勃林听。士伐勃林便对他进行讽刺和挖苦,并嘲笑他已爱上上尉的女儿了。于是他们由口角变成决斗。在决斗时,彼得本来占了上峰。刚好,萨威里奇赶来阻止,叫了彼得一声,彼得一回头,便被士伐勃林狠狠地砍了一剑。彼得伤势很重。五天后才清醒过来。他在上尉家治伤,玛莎一直看护着他,并为他日夜担心。这样,他们的感情更接近了。士伐勃林被上尉夫人锁在面包房里坐禁闭。后来,在彼得请求下,把他释放了。彼得向父亲写信,要求父母答应他和玛丽娅的亲事。可是,父亲不同意,加上士伐勃林暗中写信告发他,他父亲已知道彼得和人决斗的事了。玛莎为此"脸色苍白了"。她说如果得不到彼得父母的祝福,他们便不可能得到幸福,她不能嫁给彼得。
她尽量抑制住内心的痛苦,回避他。年10月,普加乔夫率领农奴和哥萨克在俄国南部举行了暴动。白山要塞出现了普加乔夫的传单。要塞里的哥萨克士兵开始骚动起来了。军官们捉到一名散发传单的巴什基人。这是个七十余岁的老人。他没有鼻子和耳朵,是过去造反时,被沙皇政府割去的。在审问时,他不会说话,原来他的舌头也被割去了。不久,普加乔夫率兵攻打白山要塞,他"骑着白马,穿着红袍,拿着出鞘的佩刀",由部下蜂拥而来。上尉米罗诺夫打开了要塞大门,要驻防军往外冲,但士兵们都呆立不动。普加乔夫顺利地占领了白山要塞。居民们都从家里拿出盐和面包(按俄国习惯是招待最尊敬客人的礼物)来欢迎普加乔夫。要塞中被俘的军官,除士伐勃林投降外,其余的都受到审判。
上尉夫妇不愿归降,被绞死。当普加乔夫下令要绞杀彼得时,萨威里奇上前求救。普加乔夫这才认出,彼得是在旅店送兔皮袄给他的年青军官。他赦免了彼得,并伸出自己的手给彼得吻,但彼得恪守忠于沙皇的誓言,不去吻他的手。普加乔夫含笑地叫人把彼得扶起来。居民们都向普加乔夫宣了效忠誓。玛莎躲藏在牧师家里。士伐勃林想要得到她,没有去告发她。普加乔夫派士兵叫彼得到住所去。在那儿,彼得看到普加乔夫和部下自由地交谈。他那"端正的,十分愉快的容貌一点也没有显出残忍的样子"。他和士兵们一同唱着俄罗斯民歌,对沙皇进行了尖锐的嘲笑。他们唱道:起义的人民对付沙皇有四个亲密的伴侣:黑夜、大刀、快马和硬弓。普加乔夫见到彼得感激地对他说:"你在我不得不躲避我的敌人的时候给了帮助。"他劝彼得为他服务,他可以封给他官职。但彼得没答应,因为他已向女皇叶卡杰林娜二世宣过效忠的誓。于是,普加乔夫答应给他自由。他说:"赏就赏,罚就罚,你爱往哪儿,就往哪儿去吧!"
普加乔夫的起义部队要开拔了。他指定士伐勃林为白山要塞司令。彼得要到沙皇军队驻守的奥伦堡去。普加乔夫便派人送给他一匹马和自己的一件羊皮大衣。彼得临行前,偷偷地去看玛莎,她病得很厉害。彼得只好嘱托牧师的妻子照料她,有要紧的事送信给他。彼得到了奥伦堡。他本想请将军派兵去收复白山要塞。但官员们在军事会议上说:"军队不可靠,成功没有把握,躲在坚固的城墙里防守要好得多。"随后,普加乔夫领兵围困了这座城市。在一次交战时,一个投降普加乔夫的白山要塞的士兵,交给彼得一封信。
信是玛莎写的,信中说,士伐勃林强迫她要在三天内答应和他结婚,否则,他便要告发她了。彼得拿着信去见将军,要他发兵救援。但将军不同意。彼得只好私自离开了奥伦堡,赶往白山要塞去。彼得出城不远,便被普加乔夫的士兵捉住了。普加乔夫对他进行了问讯,彼得告诉他要去白山营救一个孤女。普加乔夫惊愕地说;"我的人谁敢欺侮孤女呢?……任意胡行和欺侮人民的人,我要绞死他。"彼得告诉他,那孤女就是他的未婚妻。普加乔夫决定亲自陪他一道到白山要塞去。在路上,普加乔夫对他讲了一个乌鸦和老鹰的寓言。乌鸦吃死尸能活三百年,老鹰喝生血只活三十三年。
有一回,乌鸦劝老鹰吃一匹死马。老鹰啄了一口说:"不,乌鸦老弟!与其吃死尸活三百年,不如痛痛快快地喝一次鲜血。"普加乔夫赞扬老鹰的自由和勇敢的精神。他们乘车到了白山,营救了玛莎。普加乔夫打算亲自为彼得举办婚礼。这时,士伐勃林便狗急跳墙,揭发玛莎是上尉米罗诺夫的女儿。普加乔夫问彼得为何隐瞒不告诉他。彼得说,如果他说出玛莎是上尉的女儿,她能活到今天吗?普加乔夫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命令士伐勃林给彼得开一份通行证。彼得愿意把玛莎带到哪儿,便带到哪儿。然后,他和彼得分别,回到奥伦堡战场去了。彼得决定把玛莎送到父亲田庄上去。
在路上,他遇见已提升为轻骑兵少校的祖林。祖林劝彼得参加他的军队,不要回家去了;玛莎可以叫萨威里奇护送回家。彼得答应了。不久,果里岑公爵击败了普加乔夫,解了奥伦堡之围。但普加乔夫又在西伯利亚工厂出现了,纠集了更多的军队攻下喀山,并向莫斯科进逼。伏尔加河一带村庄的农民都起义了,地主躲在森林里,祖林的军队接到横渡伏尔加河的命令。彼得先行渡河,准备先回去探家和看望玛莎。但他的田庄上的农民也起义了,农民把彼得父母及玛莎锁在谷仓里。彼得正要把他们营救出来,恰好,士伐勃林领兵来到了。彼得受到包围。士伐勃林要彼得一家投降,彼得不肯。士伐勃林便下令烧谷仓。彼得在冲出谷仓时,被一块火砖打倒了。于是,士伐勃林把彼得一家捆绑起来。并下令把他们绞死。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祖林得到萨威里奇的报信,带兵赶来了。营救出彼得一家,并把士伐勃林俘虏了。
年,普加乔夫的军队失败了。彼得由于和普加乔夫的关系以及擅自离开奥伦堡的事件,被士伐勃林告发。他遭到逮捕和受审,最后判处终身流放西伯利亚。玛莎以上尉女儿的身份,上彼得堡去求见女皇叶卡杰林娜二世,她把她和彼得的关系,以及他们前后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告诉女皇。于是彼得得到女皇的宽大和赦免。他和玛莎结了婚。普加乔夫被沙皇判处绞刑。受刑的那天,彼得也在场,普加乔夫从人群中认出了他,并向他点点头。然后,他从容地受刑而死。
为梦朗读,幸福成长!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朗读,一起经历精神的成长!
《上尉的女儿》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贵族青年军官格里尼奥夫和上尉的女儿玛丽娅之间曲折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把格里尼奥夫的个人命运与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不大的篇幅中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画面和社会内容。刻画了各种不同阶层人物的性格,揭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上尉的女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现实主义作品。
作品的写作背景正值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职之后,沙皇对民主力量实施令人发指的残暴统治,阶级力量尽管悬殊有别,但人民暴动、军阀起义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仍然频频爆发。与此同时,贵族却把改革中所赢得的阶级利益进一步演化为不断追求财富、地位、享乐的生活状态,从而大大限制了贵族扩大自身势力的机会,且由于其自身普遍缺乏的现代进取精神,他们对俄国所引发的各种社会危机渐感无能为力。因此,农民揭竿反抗的正是一个封建落后、摇摇欲坠、行将就木的农奴制国家,他们是在为争取一个充满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国度而与统治势力进行殊死搏斗。
书中有这样几个人物:
彼得·格里尼奥夫尽管在法国先生博普的引导下沾染上玩世不恭的不良品性,但并不影响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蜕变成一个正直、勇敢、对爱情忠贞不治、具有高度贵族荣誉感、对国家尽职尽资的优秀贵族青年。
从个人的情感来看,格里尼奥夫具有理想的人文主义赣神。格里尼奥夫处处尊重长辈的意志,格守父亲灌输的资族道德,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珍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在战争中,即使面临死亡,也毅然秉承着父辈的尊严和骨气。在奥伦堡狂风暴雪的夜晚,主人公古道心肠,既出于感恩又出于仁慈把价格不菲的皮袄转赠给衣着单薄的普加乔夫,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在爱情上,格里尼奥夫从奥伦堡冒死回到白山要塞从卑劣的敌手施瓦勃林手中救走玛丽娅,并且在沙皇审案的过程中为了保全玛丽娅的名誉而置自已的危险于不顾,这些情节把一个普通人物丰富细腻、为爱情视死如归的甚至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普加乔夫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为后文普加乔夫的首领身份埋下了伏笔。这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探受人民爱戴的起义领袖,也是一个知恩图报、深明大义的普通农民的形象。
玛丽娅是要塞司令伊万·库兹米奇·米罗诺夫上尉的女儿。她有"圆圆的脸,红润的颊,淡黄色的头发,整整齐齐地梳到发红的耳朵后面"。当格里尼奥夫决斗受伤,躺在她家里修养时,她一步都不离开格里尼奥夫,细心地照顾他。
什瓦布林是个伪君子。这是个相当伶俐乖巧的人,他谈话刻薄而又有趣味。为了得到玛丽娅的爱,防止格里尼奥夫对玛丽娅的追求,什瓦布林使用愚弄、嘲笑和贬低玛丽娅的卑鄙手段。这个人物形象也是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些败类,社会才会有恶、冲突、动荡、流血和牺牲。
《上尉的女儿》成功地刻画了普加乔夫这一农民起义军领导人的形象,但是小说中格里涅夫的仆人萨维里奇的形象是令人深思的,他对主人的"忠心耿耿"固然是一种未觉悟的奴性的表现,但从中也折射出被扭曲了的劳动者待人热诚无私,热情善良的品格的光辉,他对本来属于同一阶级的普加乔夫持敌对态度则是统治阶级意识毒化的结果。普加乔夫运动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大多数俄国农民还处于萨维里奇这种不觉悟的状态中。这是萨维里奇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普希金把宗法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加以理想化,他企图证明,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不必通过暴力解决,只要有好心肠的主人就行,这里反映了普希金的偏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