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减去梦想,我的人生等于零百家号

十点君年9月6日,日本电影大师级导演黑泽明与世长辞,享年88岁。他年生于日本东京都。年,凭借《罗生门》在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成为金狮奖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人。年,凭借电影《德苏·乌扎拉》获得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奖。年获得第62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黑泽明(左)与费里尼斯皮尔伯格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说:他是我电影人生的原点。张艺谋说: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的世界时,要保持自己的性格和风格。然而,许是与我们的时代相隔太远,这位获得如此赞誉的大师,除了电影学院、影视专业等需熟读他的电影外,我们普通人或许只听其名,并未看过他的电影。十点君也只在当年读大学时,看过他经典的《罗生门》,那个杀人案后,各有解释的说辞,鬼魅的气氛至今仍留在心中无法散去。多年后,又重新观看,并看了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黑泽和子所著的《黑泽明》,才对这位大师有了更多了解。今天,在黑泽明去世18周年的日子里,十点君想为大家介绍这位大师的一些生活趣事,或许你们会看到一个更加可爱、人性化的黑泽明,了解大师之为大师的点滴。斯皮尔伯格、张艺谋视他为偶像在日本,黑泽明有“电影天皇”之称。据说来历有二,其一是他在现场指挥严格,事事要求完美,经常大喊大叫,加上他体格高大,于是得了个外号“天皇”。后来因为他在电影界卓越成就,“天皇”成为绝对的尊称,代表大家对他的尊敬和认可。左起:乔治·卢卡斯、黑泽明、斯皮尔伯格在美国,当今好莱坞的“四驾马车”——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和斯科塞斯,全都是黑泽明的粉丝。马丁·斯科塞斯甚至为了在黑泽明的《梦》里客串只有一场戏份的梵高,而扔下了正在拍摄的电影,让几百个剧组人员原地待命,自己飞去日本。左起:黑泽明、科波拉、卢卡斯在中国,张艺谋曾有机会见到黑泽明,但他说,“那时我不敢去,一个‘老百姓’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去见‘皇帝’呢?”曾想成为职业画家很多电影大师本身也很会画画,比如徐克的分镜头甚至可以直接当漫画来看,北野武的画作能直接被画廊收藏,黑泽明在绘画上走得也很远。青年黑泽明,也是一清朗少年他从小喜欢画画,师从西洋画派的冈本唐贵。中学毕业黑泽明没有考上美术学校,于是他一直自由学画,沉迷于美术、文学、戏剧、音乐和电影之中,以成为职业画家为目标努力着。黑泽明的电影分镜稿然而到了26岁,还是一事无成,两手空空,成为画家的路似乎又困难重重。关键是黑泽明意识到,自己似乎缺乏成为画家的天赋——“没有一双独特的眼睛,他看梵高的画,再去看外面的景物时,那些窗台、建筑、树木、流水就成了梵高画笔下的一切,看塞尚的画,那么目之所及又成了塞尚的画布”。于是他决定找一份工作,考入制片厂成为副导演,走上了另一条路。在面对人生的低潮期时,父亲曾对黑泽明说过一句话:不要着急,也没用着急的必要。要等待下去,前进的道路自然会打开的。黑泽明画作受梵高、塞尚影响很大他的绘画能力在日后拍电影时派上了用场。他发现如果自己事先画出电影的分镜头场景,常常能帮助工作人员和演员了解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在拍战争史诗片《影子武士》时,投资方不愿意投资,于是他画了几百幅电影分镜头画面,把他对这部电影的热情通过画面传达给投资商。年,黑泽明拍摄的电影《乱》,是黑泽明分镜头的集大成者,单服装样式就有张,建筑构造图有46张,机位图有张,角色表情有49张......有画廊开始注意到他的这些画作,而黑泽明一直也幻想着有他自己的展览,后来他的作品在巴黎市立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展出。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在拍电影《梦》时,为了拍出想象中梵高的麦田,他们种了4个月的麦子。为了拍乌鸦飞,他们用铁丝网抓了2个月的乌鸦,刚好只。而这些,仅仅为了40秒的拍摄。《梦》的镜头与《麦田上的乌鸦》拍《七武士》时,有一个镜头是拍摄演员下河捉鱼,黑泽明要求全部动作必须在一个镜头里拍完,结果所有的鱼都用完了都没有完成满意的画面,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去买鱼,一遍又一遍地继续拍。另一幕,黑泽明需要茅草屋被烧的情景倒映在河里,为了拍摄出完美的画面,他让剧组搭了三次景,烧了三次。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终,原定3个月杀青的电影拍了整整8个月,原有的预算花了两倍多。《七武士》剧照61岁走到人生低谷,曾自杀过看上去硬汉一个的黑泽明也曾自杀过,这发生在他61岁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黑泽明的低潮期。他与合作无间的三船敏郎决裂;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合作拍摄的电影《虎!虎!虎!》因各种问题搁浅,最终福克斯公司以黑泽明神经衰弱为由,解除了他的导演职务;年,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并非神经衰弱,黑泽明仅用28天就制作完成了小成本电影《电车狂》,但票房成绩却很惨。接连受挫,年,黑泽明用剃须刀割腕,自杀未遂。直到年,黑泽明拍摄了日俄合作的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经典之作《德尔苏?乌扎拉》,摘得第4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才走出了这次漫长的低潮期。《德尔苏?乌扎拉》剧照接受采访时,女儿黑泽和子回忆说:当年风光的时候,父亲身边围着很多人,口口声声叫他大师,但是拍片不顺利时,那些人一下子就消失了。而且当时有很多传言,说日本电影在走下坡路。父亲无法接受这种现实,觉得自己为日本电影做了很多贡献,一个人承担起日本电影的很多重负,到头来却那么不被人理解,很痛苦。然而,黑泽明的这段经历也正告诉我们,即便已经功成名就之后,你仍然有可能跌入深渊。而正因曾风光也曾落魄,大师才深知人性的幽微与复杂,后期拍摄出《影子武士》《梦》这样更复杂、深刻的经典作品。《影子武士》剧照十点君看过这部被推荐了很多次的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黑泽明以一种蛤蟆来自比,道出心中不能自满,一直在努力的心态。而书中轻松温馨的叙事,有少年心事,有成长烦恼,人生道路抉择的人生故事,让我获益匪浅。因此,诚意推荐三本十点君自己看过的与大师有关的书。愿大家能在电影和书里,了解这位大师丰富的精神世界。《蛤蟆的油》作者:黑泽明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人生若是分场,《蛤蟆的油》就是黑泽明的上半场。这本自传写于80年代后期,黑泽明当时68岁。虽然写到50年代初拍完电影《罗生门》就戛然收篇,但很像黑泽明的影像绝唱《袅袅夕阳情》,浅白却又实在。也许是黑泽明的大师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完全没想到他的成长经历这么风趣幽默,又温暖恳切。其成长自述中记录的一切人和事,都有种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提到小时候天不亮即起床步行一个小时去学习剑道的经历,与发小植草圭之助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点滴。亲切的语言,流畅的画面感,如同泉水细细流淌而沁人心脾。让人领悟到,大师是何以成为大师,大师小时候也是个爱哭鬼,大师对人生对自己到底有着怎样的看法。《黑泽明》黑泽和子编新星出版社黑泽和子在本书里收录了黑泽明喜欢的部电影,并保留黑泽明的所有评语。这份影单从默片时代的《残花泪》到北野武的《花火》,从《偷自行车的人》《四百击》到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宫崎骏的《龙猫》……在只言片语里,我们能感受到黑泽明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例如他评伍迪·艾伦说: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怪人,多产而且从未停止创作,仿佛在和自己战斗。我就是一个凡人,靠的是后天努力,而我感觉他虽然拥有才华,但怀着与才华相应的苦恼。深入,有趣。黑泽明曾说,“观赏电影,如同和导演会面。他们的个性越丰富,则电影越精彩”。跟着大师看电影,再度发现电影的乐趣。《等云到:与黑泽明导演在一起》[日]野上照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野上照代是黑泽剧组的老臣,从年的《罗生门》开始,由场记、导演助理一直做到制作经理,参与了黑泽导演几乎所有电影的拍摄。她在书中讲述了黑泽的性格、处事作风、创作方法、他与演员和工作人员们的关系。她笔下的黑泽明真有王气或霸气,从剪辑、摄影到自己并不在行的作曲,黑泽导演其实事事都想掌控。但“关于电影,有三件事,黑泽明先生说了不算——天气、动物、音乐。对这三样,除了等待或放弃,没有别的方法,黑泽明先生是不会放弃的,他选择等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dl/12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