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乌鸦没有开挂的故事,只有一步一个

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8.html

「近日我们对俞振江(子非乌鸦)先生进行了采访,共计十五个问题。当与俞振江(子非乌鸦)先生的对话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他的个人魅力。具体聊了些什么,大家往下看吧~」

「不要输给这个世界的常识。」

小桃子:简单的和小桃子介绍一下自己吧,并分享一下您的入行经历呀!

子非乌鸦:哈喽大家好,我是子非乌鸦。我在这行的成长经历算比较垂直,垂直的就像一个坑要掉到底一样。

子非乌鸦:小时候喜欢乱涂乱画,长大顺理成章的考了艺校,因贪恋大学没心没肺的时光顺便还读了个研,毕业的时候已经算个“老人”了。但此后依然经历了相当漫长的爬坡过程,从实习—美工—设计师—设计总监—直至创办了自己的品牌设计公司:子非乌鸦品牌设计。这个过程将近用了十年,没有开挂的故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

小桃子:作为一个设计师你遇到过什么样的挑战呢,是如何去解决的呢?

子非乌鸦:我听人家说这个世界最难的有两件事:1.把钱从别人口袋里掏出来。2.把自己的想法塞进别人的脑袋里。我知道这两件事都很过分,但设计师就是同时在干这两件事的人。

子非乌鸦: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技术的问题,自己认知的问题,自己性格的问题,自己情绪的问题。当你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后,你就有能力解决很多人的问题,于是我们就有了社会价值。

我记得一个前辈对我讲过很朴实的职业建议:只要你作品没问题,做人没问题,那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小桃子:您是否也是斜杠青年?有几条杠?它们的兴奋点分别是什么?

子非乌鸦:我认为当代的设计师不能只是一个会画图的人。设计学的本质依然是传播学,所以设计师也要是一个很好的表达者,需要有很强的表达欲望。那就需要你同时扮演一个作家,一个演说家,一个整合家,一个懂得把自己和自己理念卖出去的推销员。

这个世界最重要和最难的,其实是思想和表达,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不会,而设计只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而已,一种很酷的表达方式。当你明白了这一点,才会觉得设计是一件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事情。

小桃子:在接到一个设计项目时,你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会优先考虑从哪个角度去切入?

子非乌鸦:前期先了解市场,再了解竞品,接着深入了解客户项目的优略势,扬长避短,从中找到最佳的表达手法。它的切入角度一定是商业角度,商业的背后是人群,人群的背后是人性,基于人性的洞察去做策略和技法。我们有市场调研人员,有设计师,文案,插画师,后期,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但我们会有一个项目负责人来主导,确保案子的有效沟通和纪律组织。

小桃子:在灵感枯竭的情况下,您有什么快速找灵感的好方法吗?是如何让自己保持设计灵感的呢?

子非乌鸦:从心法的角度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保持童心和想象力,保持好奇心和同理心。你要觉得万物有灵,你真的要相信这件事,我是那种上厕所都会为马桶感到悲伤的人。如果你是这类人,你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子非乌鸦:从技法的角度来说,我可以给你一个谁都能学会的速成法,那就是将看似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去表达。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多数人想表达身材好就是展示一个喷血的S型,那挺招人恨的,而且怪不好意思。后来有人想到用A4纸来诠释,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全民运动。很多设计也是基于这样的原理,无印良品有一款挂在墙上的CD,磁盘转动起来就像一台电风扇似的,它想表达的是“音乐像风一样吹来”。

你看,有时你把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结合起来,创意会自然而生。

小桃子:做过的比较满意的作品,能否讲解一下它的设计背景和过程?

子非乌鸦:我很喜欢做过的一个作品叫《拥抱路七号》从品牌名命到品牌故事到品牌设计,我有机会把一个完整的理念植入到这个品牌里。它其实是一个蛋糕店,当时和客户聊的时候,我提出我们应该打造一个有识别性的品牌认知,这个认知叫“一家温暖的蛋糕店”,但温暖不是一个具象的词汇,于是我想用“拥抱”这个具象的动作来诠释它的核心。

子非乌鸦:我们想象有一条街,街上难过的人只要站在路边伸出双手,就会有人上去拥抱他/她,拥抱后各自分开,不需要任何理由和顾虑。所以你如果是这条路的路人,你可以在那等待寻求一个拥抱,你也可以在那为任何需要的人送去一个拥抱。

子非乌鸦:基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开发很多产品系列,可以基于此做很多营销动作。例如拥抱青春,拥抱自然,拥抱沮丧等等,我们可以在任何节日推出特色礼品,例如拥抱母亲,拥抱高考,拥抱爱情等。

子非乌鸦:它的优势在于足够的聚焦,而且足够的简单,简单到谁都能理解,却又谁都能被打动。你看,它依然利用的是我刚才举的创意手法:将看似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去表达。

小桃子:看到您有很多的logo设计作品,字库的字体设计和其他的一些定制字体的设计,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哪些的不同点呢?手写字体能否成为系列性产品的标志呢?

子非乌鸦:品牌logo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解决品牌认知问题,字库的字体是基于某一种特色风格统一设计,如果作为品牌字在认知上没有问题,只是缺乏定制性,所以在形成品牌资产的时候会有问题。定制性logo字体并不局限风格,是否手写也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否帮品牌找到可供认知的记忆焦点,这个记忆点很可能就是形成品牌资产的重要符号。

小桃子:您怎么看待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传承的呢?

子非乌鸦:文化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表达的方式变了,接受信息的方式变了,它还是同一个球,只是你转到哪个角度来看而已。

子非乌鸦:但从技法上它是会更新迭代的,它会基于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心理认知去自我演变,最好的方式是把传统变成时尚。

如同周杰伦更新了流行音乐,郭德纲迭代了相声,他们都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年轻人的颜色重新粉刷了一遍老城墙,成了新一代的景点。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是趋势也是好事。

纵观全局,我们真的是沾了历史的光,中国五千年的沉淀积累了太多的文化瑰宝,储备量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加上互联网的技术生态,我相信我们的时尚国风接下来迎来井喷,成为一股文化输出的强势力量。

小桃子:遇到相对「固执的」甲方,他们提出的要求与你个人的审美,或者同行业规范发生严重冲突时,你会如何巧妙的沟通呢?如何处理?是否也有过被迫妥协的情况发生?

子非乌鸦:我知道有很多客户对审美是有偏差的,固执且难以沟通,我也坚持过也妥协过,但最后慢慢的理性而平和。现在的我会充分解释我的理解和意图,但最终依然会把选择权交到客户手上。因为他是花钱买单的人,不管是为我的作品买单还是为他的选择结果买单,这是他的权力和义务。设计师其实更像是打造武器的人,但上场杀敌的是我们的客户,所以武器用的舒不舒服客户自己会知道,同时他也需要为战局负责。

子非乌鸦:但从沟通的角度来说,设计师和客户不要形成“对立局面”,彼此要懂得换位思考,沟通的立意在于“对错”,而不在于“输赢”。而最佳的角度是都站在市场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决策,最好的结局是达成一个相互认可的共识,然后共同赢得市场认可,皆大欢喜。

小桃子:业内有哪些设计师是你比较欣赏或者崇拜的,他们哪些特质吸引并打动了你?

子非乌鸦:“子非乌鸦”自信,谦虚,聪明,勇敢,诚实(以下省略一万字)

小桃子:在生活中您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呢,除了设计外还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子非乌鸦:比较懒的人。看电影,看球赛,吃零食,旅游。

小桃子:设计师们的工作经常会熬夜,长期以来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您是如何的呢?

子非乌鸦:熬夜是现代人通病~不工作的时候大家一样会熬夜玩手机,不论什么职业。我觉得做设计师本身这个职业没什么压力,他可能会很累,很烦,很迷茫,但这不是压力,这只是无力。我觉得那些背负着生存和责任考验的人才懂什么叫压力。

子非乌鸦:设计师什么时候会有压力呢,就是对自己有高要求的时候,开始有职业追求的时候,这个时候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因为你想出作品,你在挑战自己。

对我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独处,我觉得每一个创作者都会需要一个自我的空间。但这个空间不代表要把自己关起来,一个人走在繁华的街道也是一种独处。所以我很喜欢一个人旅行,我觉得旅行其实是非常宅的行为,因为它隔断了熟悉的环境,隔断了繁杂的人际关系,把自己一个人宅在陌生的空间里。当然我相信最健康的方式还是多和朋友相处,谈天说地,把酒言欢。

小桃子:通常一天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度过的?

子非乌鸦:我的时间比较自由,我公司的员工也都不需要打卡,缺乏灵感的时候也鼓励他们随时出去散心,喝咖啡,路边搭讪小哥哥小姐姐什么的,大家相对还是自由的,时间怎么过取决于自己怎么安排手头的事。

子非乌鸦:对于我来说,随时随地都在工作,随时随地都在走神,我已经分不清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但我想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那种一定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人,我能理解,但也同情,因为那一定不是他真正喜欢的工作,可他没得选。

小桃子:如果让你重来一次,除了设计,你会想干点别的什么吗?

子非乌鸦:我有一段时间很想去做前台,每天只要说“欢迎光临”就好了,我一度觉得不需要想事情的工作都很好。但后来发现前台也需要被问很多问题,比如你老板在哪,厕所在哪,某某文件在哪,就很烦,所以我想可能做个人体雕塑也不错,当然最好是坐着不动的那种,因为我真的很擅长发呆。

小桃子:最后你想对英桃网及小桃子们说些什么?对英桃网有什么建议吗?

子非乌鸦:在当今这个时代,坚持创作,尤其是坚持原创是不易的。一个设计师的成长伴随着诸多阻碍,像一群刚孵化要游向大海的海龟。

糟糕的教育,糟糕的家庭,糟糕的公司,糟糕的甲方,糟糕的市场,糟糕的资本。糟糕的运气都会在中途劝退一个个有着设计理想的设计师。

我见的太多。

很多人慢慢妥协,最后只是把设计当作一个上班打卡的流水线工作。当作忍气吞声的谋生技能,当作人生一场将错就错的自嘲选择,更多人直接放弃了这条路。可惜但也没什么错,只能说,还在坚持的这批人祝你们好运,加油!

「备注:图片来自设计师原创,没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dl/10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