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46年级全册课内古诗词及

看这些朋友帮助你应对白魔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yinanzazheng/54044.shtml

文末附下载链接

四年级上册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注释

1.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2.但:只。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3.复:又。

2.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描写了空山深林的幽静景象,传达出诗人心平如镜的闲情逸致。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4.可怜:可爱。

5.真珠:即珍珠。

6.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2.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注释

1.题:书写,题写。

2.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3.横看:从正面看

4.侧:侧面。

5.各不同:各不相同。

6.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7.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8.缘:因为;由于。

9.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2.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既是一首题壁诗,又是一首哲理诗,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04雪梅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注释

1.降(xiáng),服输。

2.骚人:诗人。因诗人屈原代表作名《离骚》而借称。

3.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4.评章: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5.逊:差,不如。

2.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与雪花的赞美之情。

05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注释

1.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2.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3.深:暗淡。

4.长河:银河。

5.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6.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7.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2.译文

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

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3.主题点拨

这首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的自伤之情。

06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指奇袭龙城的西汉名将卫青(一说指飞将军李广),现泛指守卫边关的将领。

3.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4.胡马:异族军队。

5.度:越过。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还:回来

2.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07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注释

1.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2.欲:将要。

3.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4.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5.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6.君:你。

7.征战:打仗。

2.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情感。

08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2.译文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怀古诗,体现出人活着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的豪情壮志。

09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注释

1.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2.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3.谁人:哪个人。

4.君:你,这里指董大。

2.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怀。

05五年级上册01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注释

1.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2.清露:清纯的露水。

3.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4.流:发出。

5.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6.疏桐:高大的梧桐。

7.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8.藉(jiè):凭借、依赖。

2.译文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传达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02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注释

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2.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3.几万条:比喻多。

2.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诗,表达了诗人追求幸福的心愿。

03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注释

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同:统一。

6.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7.北定:将北方平定。

8.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9.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0.无忘:不要忘记。

11.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2.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爱国诗,也是诗人的绝笔,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04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注释

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dǐ):旅店。

3.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

4.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5.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6.直:简直。

7.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2.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05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注释

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5.天公:造物主。

6.抖擞:振作,奋发。

7.降:降生,降临。

2.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呼唤革新、希望富民强国的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06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注释

1.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新:刚刚。

4.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5.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6.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7.随意:任凭。

8.春芳:春天的花草。

9.歇:消散,消失。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11.留:居。

2.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山水诗,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07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注释

1.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3.霜满天: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4.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

5.姑苏:苏州的别称。

6.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7.夜半钟声: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2.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清静悠远的夜景,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愁。

08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注释

1.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2.程:道路、路程。

3.榆(yú)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4.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5.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6.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7.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8.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9.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2.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3.主题点拨

这首词描写了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09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注释

1.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5.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2.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3.主题点拨

这首词描绘了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10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2.徘徊,来回移动。

3.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4.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

5.清:清澈。

6.如许:如此,这样。

7.为:因为。

8.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2.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哲理诗,借景喻理,启迪人们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11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注释

1.艨艟(méngchōng):这里指大船。

2.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3.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4.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5.中流:河流的中心。

2.译文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06六年级上册01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注释

1.移舟:划动小船。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4.客:指作者自己。

5.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6.野:原野。

7.旷:空阔远大。

8.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9.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在靠近人。

2.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刻画了秋江暮色的景象,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0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注释

1.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2.遮:遮盖,遮挡。

3.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4.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

5.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译文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0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注释

1.鸣蝉:蝉叫声。

2.旧时:往日。

3.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

5.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6.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2.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中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04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注释

1.过:拜访。

2.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9.斜(xiá):倾斜。

10.开:打开,开启。

11.轩:窗户。

12.面:面对。

13.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14.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15,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16.还(huán):返,来。

17.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18.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2.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中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05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注释

1.难:艰难险阻。

2.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3.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4.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5.金沙:金沙江。

6.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7.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8.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2.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06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07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

2.寻芳:游春,踏青。

3.滨:水边。

4.光景:风光风景。

5.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6.等闲:轻易,寻常,随便。

7.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2.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3.主题点拨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08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注释

1.乡音:家乡的口音。

2.无改:没什么变化。

3.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5.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6.笑问:笑着询问。

2.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感怀诗,抒发了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之情,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欣喜之情。

09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模仿淘金者的口吻,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10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6.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2.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之情。

11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3.无苔:没有青苔。

4.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5.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6.排闼(tà):开门。闼:小门。

7.送青来:送来绿色。

2.译文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题壁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诗人与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

点击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zz/8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