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张洁主治医师鼻出血又称鼻衄,在日常生活中,鼻(子)出血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有资料说99.9%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鼻出血的现象。鼻腔黏膜中的微细血管分布很密,很敏感且脆弱的,是很容易破裂而致出血。鼻出血由于原因不同其表现各异,多数鼻出血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数滴或数毫升,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少量出血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Little’s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于此区。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吴氏静脉丛(Woodruffvenousplexus)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中吐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局部原因
(1)鼻部损伤①机械性创伤:比如外伤、挖鼻等,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原因。
②气压性损伤: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
③放疗性损伤: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也可出现鼻出血
。
(2)鼻中隔偏曲: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痴脱落,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
3)鼻部炎症: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急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
②鼻部特异性感染: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出血。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其中最易发生鼻出血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
全身原因
(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上感、流感、出血热、猩红热、疟疾、麻疹及伤寒等。多因高热、血管发生中毒性损害,鼻黏膜充血、肿胀及干燥,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心血管系统疾病: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重要原因,血管硬化是其病理基础。血压增高,特别是在便秘、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时,可使鼻血管破裂,造成鼻出血。
②静脉压增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颈部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等疾病,可致上腔静脉高压,这些患者的鼻腔及鼻咽静脉常怒张淤血,当患者剧烈咳嗽或其他诱因,血管则可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后鼻孔处的鼻咽静脉从分布区。
(3)血液系统疾病:①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等。
②血小板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
③凝血因子障碍性疾病:如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
④血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如抗凝剂使用不当、血循环中存在抗纤维蛋白原等抗凝物质,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或加快,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4)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及钙缺乏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5)其他如风湿热,慢性肝、肾疾病,磷、汞、砷等中毒,长期使用水杨酸类药物以及女性内分泌失调等,也可引起鼻出血。“医患家科普频道”原创文章版权归“医患家”和天津市科普对接平台共同所有,如需转发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医患家科普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