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到底是不是个好鸟推敲迷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

本文来自站内主题#美好百科·伙伴篇#

王欢欢主编

乌鸦最早的形象见于《山海经》。话说,当年帝喾与羲和生了十个儿子。这些儿子挂着观念中“人”的形象,却长了个鸟样,而且还是变异的三足鸟。但“爹不嫌儿丑”啊,即使长得磕碜,当爹的还是给儿子们安排了高级职务——太阳神。为啥帝喾有这么大权力?因为他是殷人祖先神和自然神结合在一起的主神。既是祖宗,又是掌管天地运行的天神,再加上古人非常善于将神鬼、自然现象人格化。所以,这样的情节设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年挖掘出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

如果“nozuonodi”这个词非要考证其最早的来历,那一定与这群太阳神——三足金乌脱不开干系。这些金乌当了万人敬仰的太阳神,还有了自己的大别墅——神树扶桑,又是轮流上班,按理说,它们应该知足了。但这哥十个不知道抽了什么疯,非得在同一时间,一起化身为太阳出现在天上。因为它们的集体亮相,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各路凶神齐出。帝尧见状,找来一个年轻人羿(曾因箭术高超在帝喾军中任过职,并且还从帝喾处得到神器级的弓和箭),委以解救苍生的重任。在高山上,面对着金乌们的嘲讽,羿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九个太阳。最终,羿给了老上司一个面子,留下了一只金乌。而这只金乌也因为兄弟们的死,以后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地上班,节假日无休。

从以上故事不难看出乌鸦最早的形象应该是萌蠢的。哦,不,这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它是神鸟,代表着人对太阳的崇拜,象征着权力。

既是神鸟的化身,随着历史的推进与人们对它认知的加深,乌鸦也自然而然地被附带上了各种正面的标签:吉祥、忠孝、团聚......虽然它曾经犯过错,但谁让他爹是帝喾呢?

吉祥: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但说实际的,这会不会是一次武王为笼络人心而搞的自我营销?

白居易也在诗《和大嘴乌》中,对乌鸦是吉祥的象征有过描写:“...此乌所止家,家产日夜丰。上以致寿考,下可宜田农...”

忠孝:在中国有这么句流传已久的谚语“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虽然“乌鸦反哺”一说有道德绑架之嫌,但有学者认为这种群体间的互助行为的确存在于鸦类之中,并非古人为了方便统治而虚构出的说法。除“反哺”以外,还有一个关于乌鸦忠孝的传说: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一书中记载:“颜乌,乌伤人。亲亡,负土为大冢,群鸦数千,衔土相助焉。乌既死,群鸦又衔土葬之。”

这便是现如今“世界第一大商场”的义乌市名字的由来。义乌原本称为“乌伤”。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出了个名为颜乌的孝子,颜乌家贫丧父,只能亲自负土为父修坟。未料这事感动了乌鸦,它们争先恐后地前来衔坭相助。待坟垒堆成之后,乌鸦们的鸦喙都破损出血了。在唐武德年间,此地最终被命名为“义乌”。

团聚:张籍在诗《乌夜啼引》中,叙述了一则乌鸦报喜,家人团聚的故事。“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虽然该官吏是被赎出的,不过这乌鸦出现的时机也忒正确了。以后它可不愁没地方住了。诗人李渤也在《喜弟淑再至为长歌》中写道:“忧时魂梦忆归路,觉来疑在林中眠。昨日亭前乌鹊喜,果得今朝尔来此。”

瞧见没?乌鸦还真是个报喜鸟!

等等。乌鸦不是反派么?

嗯,在唐代以后,乌鸦基本就被定成反派了。而在唐以前,乌鸦大都是以正面形象示人。

那么,乌鸦的形象怎么就在唐代来了个°的大转弯?

乌鸦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好像还没一个公认的结论。根据现有的说法,大致可以将原因归为两点,景教入唐,认知变化。

景教入唐:景教,即为在唐朝初期传入的基督教分支聂斯脱里派。其创始人聂斯脱里因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在东罗马被视为异端而遭到迫害,遂东走波斯。唐贞观九年,景教传教士阿罗本将此教传入大唐。贞观十二年,太宗派房玄龄协助阿罗本翻译《圣经》,造礼拜堂于义宁坊。在景教的发展过程中,虽波折不断,但因传教士能很好得因地制宜使其变为一个具有“大唐特色封建主义”的宗教。所以,景教在那时期发展得还不错。至德宗建中二年,景教在唐达到全盛期,时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建成,全国信徒最多时达20余万人。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既然景教在唐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圣经》也在贞观年间进行了翻译。所以,当时的人们会通过传教士对《圣经》有所了解。那么,传教士会给他们讲些什么?鉴于唐时期的译本现已失传,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但无论如何,传教士肯定会对最先出现在《圣经》中“创世纪”进行讲解,而在“创世纪”中,又出现了乌鸦。所以以此为例来看乌鸦在《圣经》中的形象。

过了四十天,挪亚开了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去;那乌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他又放出一只鸽子去,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但遍地上都是水,鸽子找不着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亚那里,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来。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摘下来的橄榄叶子,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鸽子去,鸽子就不再回来了。

这段经文往往被解读为乌鸦在死水上飞来飞去,以腐物为食,不肯回到方舟。从属灵的角度看,乌鸦象征着不在意自己生活在不洁净的环境中,只顾自己,只顾眼前的人。而鸽子性喜干燥洁净,只吃子粒,外面既无物可吃食,便只好回到方舟。从属灵的角度看,鸽子象征着重生在荒凉的境遇中,总是以基督为安息、为福分的人。由此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鸽子是圣洁可爱的,乌鸦是不洁净的,令人厌恶的。

但乌鸦在《圣经》中真的只有不堪么?其实也未必。虽然在“利未记”和“申命记”中都曾提到乌鸦是不洁净的鸟类,也在“箴言”中指出乌鸦象征着败坏,但在“列王纪”中也写过乌鸦接受神的委派,给先知以利亚叼来饼和肉的事迹:

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王上17:4)

乌鸦早晚给他叼饼和肉来,他也喝那溪里的水。(王上17:6)

“约伯记”和“诗篇”中更是表明乌鸦也是蒙恩、受宠的生物。

乌鸦之雏,因无食物飞来飞去,哀告神;那时,谁为它预备食物呢?(伯38:41)

他赐食给走兽和啼叫的小乌鸦。(诗:9)

那为何乌鸦还是演了个丑角儿呢?可能因为乌鸦在诺亚方舟一事中表现“不好”,再加上《圣经》中已明确表示乌鸦为不洁净的鸟类——即使有正面的证据,还是拧不过负面形象的大腿,所以备受历代卫道者的指责。奥古斯丁更说一听到乌鸦聒耳的叫声,就令人想起那些只会呱呱叫却毫无灵性的基督徒。所以,受历史传统影响,在景教的眼中,乌鸦也应是消极的形象。

认知变化:说起对乌鸦的认知变化,就不得不先说乌鸦的习性。乌鸦是一种喜食腐肉的杂食动物,在古代常出没于尸横遍野之所,尤其战场,坟冢等处,又或觅食于农业耕地。

据《朝野佥载》卷1记载,唐睿宗延和元年六月,幽州都督准备出兵东北打奚族,有人提醒他季月出兵大凶,他不听,率兵12万出击。行军途中,幽州界内乌鸦都不见了踪影,原来它们尾随着唐军。结果唐军大败,死者数万,乌鸦们捡了大便宜。到晚唐时期,乌鸦为凶兆的说法就已产生。《北梦琐言》卷16记载,昭宗景福二年,朱全忠部队驻扎在卫南,修筑工事,准备与郓州军队打仗。乌鸦在朱的军营在附近呱呱“惨叫”,朱全忠果然大败。而乌鸦因此被认为有先见之明。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许就因这乌鸦的个别不良记载,人们逐渐认为乌鸦即预示凶兆,其名声也逐渐变臭。再加上乌鸦总是出现在有尸体的地方,使人们觉得乌鸦与死亡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李郢《寒食远望》诗即说:“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乌鸦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乌鸦象征着不祥的观念在中华大地悄悄地发了芽。

经历过晚唐时期与五代十国的战乱,唐人的民俗早在战火中破坏殆尽。“乌鸦报喜”一说也逐渐变成“喜鹊报喜”。那么,除了民俗消失的原因外,在宋朝究竟还发生了情况,使得乌鸦这么不招人待见呢?

薛季宣在《浪语集》卷一《信乌赋》记载:“南人喜鹊而恶乌,北人喜乌而恶鹊”;洪迈也在《容斋续笔》卷三说道:“北人以乌声为喜,鹊声为非,南人反是”。不是在宋朝已经变成“喜鹊报喜”了吗?怎么还有北人以乌鸦为吉呢?别急啊,要是稍微查下这两位小哥的所处时期,就会知道其中原因了。以上二位都是历史上南宋时期的人。当时的中国北方是被少数民族占领,以游牧经济为主,乌鸦不会对其经济造成影响。相反,乌鸦还会给人们提供羽毛和肉源。而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南方,因为乌鸦也吃秧苗与谷物,使得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人们也因此更加厌恶乌鸦。不过,随着历史的推进,南北方文化的交融。农业经济和文化逐渐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主流,乌鸦是凶鸟的观念也慢慢地被北方人所接受。至今,乌鸦已经被人们彻底黑掉了。

说了半天,乌鸦到底是不是只好鸟?

其实,乌鸦就是乌鸦。既可以是污秽的食尸凶鸟,又可以是象征太阳的金乌,无所谓好坏。日本人拿它当神,还拿八咫乌(三足乌鸦)作为足球协会的会徽。在希腊神话中,乌鸦又因为撒谎而被阿波罗惩罚。如果非要给乌鸦定性的话,根据当朝文献《乌鸦喝水》以及相关新闻的记载,不难得出乌鸦其实是一种聪明而非萌蠢的鸟儿的结论。

绣在国家队队服上的八咫乌

文/王利

没事就爱瞎想君,历史类rpg配角重度症患者,想要跟刘备玩脱逃,期待与龙马搞政变,更盼望和麦哲伦游世界……

关于乌鸦,今天加一段主题主编王欢欢的相关评注,很有趣:

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叫《乌鸦》。他在这部片子拍摄过程中,因为道具枪出错而被真子弹打死,于是人们都说《乌鸦》是一部片名不祥的电影,真倒霉,其实在电影里,乌鸦算是好鸟,而在下面这篇文章里,乌鸦也不坏。说起来,乌鸦除了祥或不祥的传言,还被常被说成是聪明的鸟类,我们都读过伊索寓言里《乌鸦喝水》的故事嘛,还有个说法,说乌鸦因为聪明所以会数数,但它只能数到五,所以如果乌鸦生了六个孩子,第六个就永远不会被看见,直到死亡,真是伤心的故事。

*关于十五言

原创写作者的联盟,脑洞流派者的聚集地。时而讨论惊世骇俗的东西,宗教传说,超自然,邪典艺术,犯罪学,阴谋论,荒诞史,异人录……时而又温和论及喜剧、绘卷、厨房经验录,文房具之爱,理性指向脑科学,心理学……这儿,是推敲控考据迷的欢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zz/4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