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是你的生日到开国大典,细数

在国庆节前夕一系列全国性的庆祝活动中,始终不乏大连面孔。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于今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孙家栋是咱大连人;各地组织的快闪歌唱活动中被反复传唱的两首歌曲中,《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张藜、曲作者秦咏诚是咱大连人,《今天是你的生日》的作曲谷建芬是咱大连人;曾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近以全新4K技术修复的历史电影《开国大典》的导演李前宽是咱大连人……

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缓缓流淌,令人动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我相信,我们大连会发展得更好

9月17日,国家授予8位在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共和国勋章”,其中一位是大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9月29日上午10时,孙家栋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授仪式。

孙家栋出生于瓦房店,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人造卫星。他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他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孙家栋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探月工程,再到北斗导航工程,他为中国的航天科技一次次的飞跃作出了巨大贡献。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老科学家的家乡情

在孙家栋的家乡许屯镇老爷庙村,大家都为本村出了一位大科学家而骄傲。现在,孙家栋居住过的近百年的老房子甚至成了村里的一大文化景观,很多参观者慕名而来。

年新春,孙家栋和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等受邀参加了“京腔京韵大连情——在北京的大连籍各界人士春节联欢晚会”,两人都是瓦房店人,从年开始就在一起工作了。戚发轫和孙家栋两位科学家都给家乡送上了祝福。戚发轫希望大连兴旺发达,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会,出更多人才,在国家各个领域作出贡献。孙家栋说:“我想我们大连人按照中央的精神共同努力,经济取得更好的发展,生活取得更大的提高,环境建设得更加优美,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相信,我们大连会发展得更好。”

年轻的“卫星专家”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年4月,孙家栋从苏联学成归国。进入新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进行导弹研究工作。年,为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研制成功,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任院长。随后,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了孙家栋。

年留学苏联前夕的孙家栋,时任空军俄文翻译

虽然孙家栋当时还是“年轻后辈”,却早已被视为很有发展潜力的专家苗子。

年10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样基本完成,周恩来总理听取卫星工作汇报。当钱学森介绍孙家栋时,周总理握住孙家栋的手说:“哟,这么年轻的卫星专家,还是小伙子嘛!”

孙家栋眼中的航天精神

如今已经90岁的孙家栋,与卫星打了一辈子交道。

曾经有人问孙家栋:“航天精神里哪一条最重要?”

“热爱。”他不假思索,“如果你不热爱,就谈不上奋斗、奉献、严谨、协作、负责、创新……”

年,在孙家栋80岁生日时,钱学森专门致信祝贺。钱老在信中说:“孙家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孙家栋曾笑道:“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即使年事已高,他仍为中国北斗、探月工程等航天“大事”操劳奔波。他说:“航天是我的兴趣,一辈子也不会累。”

秦咏诚与张藜

《我和我的祖国》词曲作者,都是大连人

张藜

秦咏诚

最近传唱率颇高的《我和我的祖国》,作曲秦咏诚和作词张藜都是大连人!

多家媒体曾报道过,“《我和我的祖国》只用20分钟就写出了曲”“先有曲后有词”。然而,是在哪里的20分钟?秦咏诚本人是如何评价歌词的?这首歌和大连又有什么关系?更多此类细节,无人知晓。

有幸的是,一段珍贵的采访资料记录下了这些细节。年,在秦咏诚逝世前半年,著名导演柏成建在秦老北京的家里对其进行了一次“抢救式”采访。记者几乎是噙着泪水看完了当时的视频,这是一位身患重症的老人,接受采访时却变得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他倾诉着对祖国的爱恋,讲述着对家乡大连的眷恋,动情处,饱含深情地哼唱起“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采访中,秦咏诚娓娓道来《我和我的祖国》的诞生过程。“那是年秋天,沈阳音乐学院派我到北京学习,我就和张藜频繁接触。有一天,他提出来让我写个曲,原因是我有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他说这首曲子多好啊,就填上词了——《太阳与大海》,寓意是党就是太阳,大海就是国家。但是他说整个曲不大好唱,能不能再写一个像《海滨音诗》这样悠扬一些的,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意境的东西。我说我懂。”

正好张藜老伴儿在做饭,于是秦咏诚就想利用等开饭的时间开始琢磨。“作曲都是这样,有了一个好的主题和动机,这文章就好做了。有了前两句,下面就一气呵成了。现在想,也奇怪了,《我为祖国献石油》是20分钟写出来的,这个歌也是20分钟,写完了,饭也做好了。所以这个歌是先有曲,后有词。”

秦咏诚说:“这首歌是我用积累了一生的对祖国的感情创作出来的旋律。”

而这首悠扬的旋律与秦咏诚对海边生活的熟悉有着必然联系。“我本身是大连人,从小在海边长大,时常坐大轮船,能够感受到大海的汹涌澎湃或风平浪静等各式各样的变化,所以说这个曲子写得就非常顺利。这个曲子能看出大连人的特点,旋律的起伏就像海浪的涌动一样,也透露着大连人海一般宽广的胸怀。”

采访中,秦咏诚也介绍了张藜填词的过程。在得到曲谱的半年内,张藜多次提笔都没有特别好的灵感。一次,张藜去广西桂林出差,住在郊区一个招待所,早晨推开窗户,眼前的美景让他深感震撼,大山大河,姹紫嫣红,好一幅祖国的盛世画卷,于是主题出来了,歌词一气呵成。秦咏诚对张藜的词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第二段词写得特别好,把我们个人和祖国的关系写得很形象,祖国是海,我们每个人都是浪花,微笑,漩涡,比喻很有意思,和祖国一起微笑,分担祖国的忧愁,分享祖国的欢乐。歌词的艺术性就是揭示生活,并且和别人不一样,还准确。这首歌能够流传,词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次采访之后不到半年,秦咏诚因病离开人世。第二年5月,他的“合作者”“好伙伴”张藜也病逝。大师已去,音容犹在。他们用自己伟大的作品、用作品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中国精神永远活在人间!他们是全中国的骄傲,是全大连的骄傲!他们和祖国、和大连,一刻也没有分割!

谷建芬

一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温暖又走心

9月16日下午,大连市实验小学迎来了一位老校友——84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谷建芬抚摸着百余年的墙壁,望着高大的青松翠柏,满眼的思恋和幸福。她还主动担任指挥,跟孩子们深情演唱她创作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并勉励孩子们:“新中国走过70年,是一段伟大的历程,让我们用歌声传递对祖国的感情,好好学习好好成长,让祖国更强大!”

大连著名导演柏成建曾经对谷建芬做过一个独家采访,关于《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在谷建芬的口中娓娓道来……

“年1月,北京市政府搞一个活动,希望能写出纪念北京市解放40周年的一个主题歌,当时那首歌的名字叫做《10月是你的生日》。我第一眼看到歌词,就找到了我们这代人,与共和国携手一起走过的温暖感觉,我既喜欢又感慨——40年来,老百姓与国家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有那么多故事和感情在里面!我一直在想,怎么来歌唱祖国?”

谷建芬说,她在钢琴上第一次选的主题,就是现在传唱的这一首,是娓娓道来的感觉——像母亲带着孩子经历了风雨艰难,孩子慢慢长大了,她看得懂母亲的真心。“在这种心情下,我由衷地将对祖国感情轻轻唱起,一点点唱到高潮。我觉得女儿已经长大,对母亲有千言万语,还有长大后对母亲的理解和表达,这是让母亲最高兴的事情!”

谷建芬国庆前夕来到母校大连实验小学

谷建芬老师坦言,写完这首歌以后,她有些担心——会不会有人觉得这样一首歌唱祖国生日的歌应该气势更磅礴一些?等合唱队唱过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很亲切,这份对祖国的爱是一种温暖而亲密的表达,朗朗上口,诚挚走心。谷建芬老师很高兴,那一年的国庆,天安门广场上响起了这首歌,美丽的旋律一下子传遍全国。

一首好歌的生命力有多强?在这首歌上,我们找到了答案。连谷建芬老师都没想到,每到国庆,在全国的各个地方都传唱着这首歌。“常常是在不经意间,听到某个窗口、某个路旁飘来的歌声,包括我在中国香港也听到了,心里非常欣慰,这是对一名作者最大的触动!”

就在前几天,央视发了一条庆祝祖国生日的快闪视频,多位艺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同唱响《今天是你的生日》,温暖又走心,得到了亿万网友的点赞。现场的指挥者便是谷建芬,她站在人群中间,面带微笑且写满深情,坚定又充满力量,这正是一位老艺术家对祖国最深的爱!

李前宽

我无法用语言描绘对故乡大连的爱

“30年前,我们新中国40岁,那年我导演的《开国大典》上映;新中国50岁那年,我导演了《抗美援朝》;今年我们迎来新中国70岁华诞,我正在筹拍《东方欲晓》。”近日,在接受采访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说。9月30日,李前宽带着《开国大典》的4K新版修复团队及新片《东方欲晓》拍摄团队回到家乡大连。

李前宽年1月出生于大连,年与夫人肖桂云合拍电影《佩剑将军》,年合作拍摄《开国大典》,一举成名。“身为大连人,无论走到哪里,置身世界何地,眼前时常闪现的是大连秀美壮丽的山山水水,耳畔经常回荡的是渤海之滨澎湃的涛声。血液里有一种故乡情结,我无法用语言描绘对故乡大连的爱有多大多深,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始终’。”在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李前宽曾如是说。

长春电影制片厂年出品的经典影片《开国大典》4K修复版将于10月18日全国公映,10月6日在大连首映。新版《开国大典》获得李前宽、肖桂云的一致称赞:“让观众能够看到比我们当年拍得更加精彩的作品,感觉特别幸福,也无比自豪。高科技给我们老一辈电影人带来了福音。”

谈到30年前拍《开国大典》时,李前宽回忆说,年接到任务,是圆了他们夫妇二人等待了八年的一个期盼。在拍《佩剑将军》时,他们就有一个梦想,什么时候能扛着摄影机,跟着解放大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拍这样一部戏?等来了这个剧本,可完成它却不太容易。“时间紧、任务重。开国大典场面怎么拍?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看了许多开国大典背景资料片,我觉得纪录片真实性是不可代替的,那是前辈的电影工作者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的历史记录。所以,电影里大家看到的天安门那个场面,台上的是演员演的,下面的是当年的纪录片场景,我们把纪录片和现场拍摄做了一种巧妙的衔接。”导演尹力也说,当年的《开国大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让人们不仅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过去文献当中的开国领袖,也看到了那些从未见过的生活细节。“今天,我们习惯于宏大叙事主旋律,最近也有很多同类题材的影片,但是在30年前,这种个性的表达,在艺术上的创新表达,对于宏大叙事题材开拓的这种勇气,在今天看来,都是令人尊敬的。”

推荐阅读

燃炸!为祖国转发!

高高飘扬!我为祖国升国旗!

今天的人民广场,超燃!

文字:采访记者谢小芳、彭杭、曲琦、张丽霞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郭丽娅电视工作室、大观新闻、网络

编辑:湘烨

美编:王蕊

校对:秦臻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及时处理。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ngpiguiz.com/rszz/3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