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时隔两年,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第二届“技术节”(TechFest)终于将在11月14日拉开序幕!这次“让创意遇上科技”的技术节,又将为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技术视觉盛宴呢?让小编带大家精彩项目抢先看!
1、体系发展战略中国梦?强军梦?航天梦
围绕新军事变革、空间应用、深空探索等重大需求,深入研判新形势,梳理新问题,研究未来、构想未来,提出航天装备和民用航天重大发展方向,开展信息与武器铰链专题研究,开发体系仿真与效能评估专用工具。
2、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家族刚刚成功发射了试验卫星,正在开展在轨技术试验,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在轨实测脉冲星数据,为脉冲星探测及技术体制验证奠定技术基础。
3、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在轨服务与维护是目前国际航天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利用机动操控飞行器对空间目标实施抵近、停靠、捕获、锁紧连接和组合体控制,通过灵巧操作机构实施模块更换、在轨加注、升级改造等操作服务,修复故障,延长寿命、拓展功能,提高航天器使用效益。多个智能空间机器人协同工作,还可完成大型附件、超大型航天器的在轨构建。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从事在轨服务与维护研究工作十余年,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在系统层面设计规划我国的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方案和发展策略,构建了效能评估系统;在飞行器层面开展适应货物跨轨道面运输、空间通用目标停靠和智能操作的多型空间飞行器方案研究与优化设计;在前沿技术层面,着重研究与目标探测识别、抓捕操作、自主导航控制、一体化标准接口等相关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途径。
4、太空发电站“将中国的主力发电站建到太空去”,这是王希季院士对新能源探索的畅想。钱学森实验室太阳能电站团队在该领域研究数年,提出了多旋转关节太空发电站方案,在年国际太阳能卫星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太空发电站是实现极大功率获取与传输的超大型空间航天器平台,提出的多旋转关节太空发电站方案由多个独立的太阳电池子阵、大尺度微波发射天线和电力传输系统等组成,解决了传统方案中超大功率导电旋转关节单点失效等难题。能够为地面连续提供电能、应急能量补给以及环境调控等。大系统中还牵引出众多亟待解决的前沿关键技术,也是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例如空间大型功能形面梁/膜结构的冲击响应、空间大型模块化结构在轨组装技术等,都将在技术节上与大家见面。
5、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钱学森实验室的前沿技术研究是以问题和应用需求为牵引,以利用空间为主要研究目标,提出原始创意,开展应用基础技术研究,支撑新系统构建和新载荷研制,同时以前沿技术突破牵引国防、航天及民用领域新应用体系的发展。
核心器件/部组件
解决能量、重频、效率、频率稳定性等瓶颈问题的1.6微米和2微米波段谐振泵浦单频固体激光器;
尺寸小、重量轻、低功耗、快响应、超宽带、多自由度的片上全光纳米器件技术;
......
数据科学应用
全球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水深探测,据说可以反演出南海某海域的地形哦;航天领域爆发式增长的大数据,如何实现数据科学在航天中的应用;
......
新材料应用
俗称“人工肌肉”的EAP软材料,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电致变形、变形发电;能够满足运动目标在复杂变化的地物背景和气候条件下的动态红外隐身需求的环境自适应红外隐身技术;
……
能量转换与存储星体原位资源利用的地外星体月壤储能发电技术;全固态锂基电池;
......
新技术新方法
微腔调制的等离激元共振,提高单光子源产率,坚实量子技术基础;旋光性耦合量子点及其太赫兹波源应用;......
新型信息传输
超高速、超高精度的模拟数字信号转换;超宽带频谱空间信息态势生成与可靠通信系统;......
新型信息获取
以多簇卫星编队为工作平台、以云处理为核心计算模式的全球覆盖分布式雷达系统;利用现有卫星观测数据资源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的超分辨率技术;
......
空间科学
近地天体的普查与定位;大型X射线光子筛望远镜(LXST);......
据小编了解,钱学森实验室这次“技术节”还增添了“技术沙龙”环节,每周三上午都会有一场交流盛筵等着你。
面向在轨服务产学研用协同仿真
11月23日9:00-11:00
超大尺度空间系统构建与应用问题
11月30日9:00-11:00
航天器体系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
12月07日9:00-11:00
穿越空间的光子--天基信息获取中的微纳光电技术
12月14日9:00-11:00
地外生存法则-载人深空探索面临的技术挑战
12月21日9:00-11:00
航天强国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12月28日9:00-11:00
“让创意遇上科技”,还有更多好玩有趣的研究等你来探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参观:
联系方式
袁子:-
陈婧:-
传真:-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11月14日-12月31日在北京?航天城期待与您碰撞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