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的今天,一位伟人结束了他全部的使命,与世长辞。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
他少学有成,远赴重洋参物理之奥,而立之年便成为一流火箭专家;
新中国百业待兴之时,他归心似箭,然而美国人说他抵得上5个师,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
他被软禁5年,用香烟纸发出求助信,周总理过问才得以脱身。
他,就是钱学森。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感受那份热忱和感动。
钱学森
钱学森,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年才回到祖国。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而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则是这样的——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中国航天巨星陨落
年11月6日上午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同志的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上万市民自发送别钱学森。昨天一早,八宝山革命公墓便被络绎不绝的人群和各式条幅包围,上至九旬老人,下至稚龄孩童,还有专程从外地甚至大洋彼岸赶回的华侨,上万名市民自发前来送钱老最后一程,从绵延几公里的长队队尾排进告别室,要走一个小时。
吊唁队伍中,25米长的横幅“母校上海交大学生永远怀念钱学长”刚一拉出来就引来不少目光。交大代表团由北京校友会和部分上海在校学生组成。交大联合会主席吴喆莹捧着两本交大学子创作的悼念诗集,她说:“钱学长去世那天,我们在学校的学森路上挂满了黄丝带,不少同学用诗歌悼念钱老,后来将这些诗歌编辑成册,取名《追思》缅怀钱学长。”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光亚昨天说,钱学森对航天事业的贡献让后来的航天人“高山仰止”,尤其是他倡导创建的系统工程管理理念和方法,为推动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钱老的卓越贡献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执棋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他的那个时代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界的领袖,是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人民科学家,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和航天领域内的最为杰出的科学家,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上个世纪整个应用科学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最为璀璨的极少数巨星之一。
钱老贡献比获得诺贝尔奖贡献更大
钱学森年回国,年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担任第一任所长,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制定了力学所的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了很多人,使力学所能够发展成为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具有相当影响。
“钱老一辈子都爱国。我年报考力学所的研究生,就是因为仰慕他的爱国之情。”钱学森的学生、中科院院士俞鸿儒回忆说,“他凡事都始终站在国家的层面考虑问题,没有私心,只要是为国家好的事,他就去做。他是力学所长,但实际是全国力学的领袖,他在全国办了很多力学班。他的观点是:全国谁搞得好,谁能干,就安排谁干。”
俞鸿儒认为,钱老有强烈的自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他对国外的态度是,我们的条件不如他们,但我们做的事情可以超过他们;国外总体比我们好,但不是什么都完美,比我们好的,我们学;不好的,我们就不学。
丰厚的世纪人生-钱学森简历
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次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年7月至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年,钱学森为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心情更加急迫。年,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自年夏起,他被美国政府以莫须有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
年10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之中。
年10月,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年9月,被评为“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辞世,享年98岁。
钱学森以爱国、奉献、创新六字诠释了近一个世纪光辉而朴素的科学人生。而人们连绵不断的思念,正在将钱学森一生秉持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求新的科学精神和坚定的爱国精神传播、延续……
是的,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父钱学森不仅给中国留下了丰硕而卓绝的物质财富,更留下了无穷而宝贵的精神遗产。
钱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文字
红微工作室运行部包若仪(部分来源于网络)
图片
来源于网络
编辑
红微工作室运行部包若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