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殊类型糖尿病科何金花
糖尿病,糖尿病,顾名思义,您是不是认为,糖尿病人尿中一定有糖,或者尿中有糖的患者一定都是糖尿病?事实并非如此,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病例来帮您厘清“尿糖阳性”和“糖尿病”的关系。她尿糖阳性,自行诊断、服药
结果……
王女士今年40岁,2个月前开始出现尿频、尿痛,但并没有发热、寒战、腰痛等症状,她来到社区就诊,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2+、葡萄糖2+(白细胞阳性,尿糖阳性),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在吃了“左氧氟沙星”口服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了。然而一个月后,王女士再次出现尿频、尿痛症状,尿常规“白细胞2+、葡萄糖1+”。虽然王女士并没有出现多尿、口干、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症状,但由于尿中反复出现尿糖合并泌尿系感染,她认为自己得了糖尿病,开始服用降糖药物,之后反复出现心慌、出汗、头晕、无力等低血糖症状,遂医院(医院)就诊。石市二院特殊类型糖尿病科医生接诊后,详细询问了病情,并对王女士进行了一些列针对糖代谢水平的化验检查:空腹静脉血糖5.1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还有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的检测结果均提示王女士血糖水平是正常的!根本不是糖尿病!血糖不高,尿中却总有糖?
可能是基因突变!
王女士的血糖明明不高,为什么尿中总有糖呢?
这叫做肾性糖尿。其特点为在血糖水平正常的情况下,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障碍导致的尿葡萄糖阳性,简单来说就是血糖不高而出现了尿糖。
肾性糖尿需要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继发性肾性糖尿表现为近端肾小管功能普遍异常,除尿糖阳性外还伴有电解质、氨基酸、碳酸氢盐等排泄异常,临床常见原因有肾炎、肾毒性药物和范可尼综合征等。
除外继发性肾性糖尿后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肾性糖尿(primaryrenalglucosuria,PRG,OMIM)。PRG也称为家族性肾性糖尿,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正常糖耐量水平下的尿葡萄糖阳性,简单而言就是血糖不高尿糖高。目前研究发现绝大多数PRG是由于SLC5A2基因突变导致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突变,从而影响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引起葡萄糖大量从尿液中排除而形成的尿糖阳性。
PRG大多无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口干,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泌尿系感染,预后良好,无需药物治疗,且无特效药物,可在生活方式上多注意摄入碳水化合物、轻度活动以免能量供应不足。
我们对王女士进行了SLC5A2测序,结果显示SLC5A2基因的c.TA(p.Leu34Gln)、c.CA(p.LeuMet),也就是说存在两个基因变异!
一直困扰王女士的问题终于搞清楚了,原来她是得了原发性肾性糖尿症。我们让她停用降糖药物,叮嘱她多喝水、适当活动加强体质。很快,王女士的泌尿系感染控制好了,再也不低血糖了,高高兴兴出院了。
尿糖阳性≠糖尿病
大家可能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尿糖阳性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呢?这是因为很多情况下血糖正常也可以出现尿糖,比如:突然进食了大量的糖份,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增高,这时如果检查尿糖也会呈现阳性,称为生理性阳性;还有就是在应激状态下比如过分激动、生气等也会出现暂时的血糖阳性,称为应激性糖尿。
此外,糖尿大多指的是葡萄糖,但是检测中有时会出现果糖、乳糖、麦芽糖等也出现阳性反应。所以说出现糖尿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糖尿病。
尿中无葡萄糖≠没有糖尿病
那么,尿糖阴性就一定不是糖尿病吗?
答案是否定的,尿糖检查是阴性,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在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硬化的时候,虽然血糖水平升高了,但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糖无法从肾脏滤过尿液中葡萄糖反而会呈现阴性。
还有一种情况,在糖尿病早期,血糖水平轻度增高的情况下,还没有超过肾糖阈,尿中葡萄糖也是阴性的。由于尿液的变化也是随着各种因素变化而有变的,人的情绪,饮食、睡眠等多方面都会影响到人体尿液的成份变化,尿糖检测阳性一次不能定性,需要进行复检。
何金花副主任提醒糖友: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
还需要监测静脉血糖方能诊断,
切忌不可以盲目用药以免得不偿失。
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
除了规律地监测血糖外,
间断复查尿糖也可以很好地评估血糖。
专家介绍何金花
医院
特殊类型糖尿病科
副主任
内分泌代谢专业硕士
1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院内分泌科访问学习。曾先后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临床试验研究项目。
专业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治,尤其是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筛查及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治以及甲状腺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联系
—
编辑美编/宣传统战处蔡虹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