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马琳高血压的防治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1.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

2.高血压分类:

高血压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较多(如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因此,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或阻止病情进展。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缓进行高血压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心悸、胸闷、乏力等。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等。须知,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

1.心脏

高血压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长期高血压发生心脏肥厚或扩大时,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脑

长期高血压对脑组织的影响,无论是脑卒中或慢性脑缺血,都是脑血管病变的后果。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并发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破裂可并发脑血栓形成。

3.肾脏

肾单位数目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长期持续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进一步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尤其在合并糖尿病时。恶性高血压时,入球小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发生增殖性内膜炎及纤维素样坏死,可在短期内出现肾衰竭。

4.视网膜

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改变。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

(一)高血压治疗原则:

1.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①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②减少钠盐摄人: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

③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g,喝牛奶ml,可以补充钾mg和钙mg。

④减少脂肪摄人: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

⑤戒烟、限制饮酒:饮酒量每日不可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

⑥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2.降压药治疗对象

①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mmHg);

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

③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3.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80mmHg。根据临床试验已获得的证据,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SBP)~mmHg,舒张压(DBP)<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得到的益处。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血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达标。

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之间有关联,80%~90%高血压患者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在血压升高以外的诸多因素中,性别、年龄、吸烟、血胆固醇水平、血肌酐水平、糖尿病和冠心病对心血管危险地影响最明显。因此,必须在心血管危险控制新概念指导下实施抗高血压治疗,控制某一种危险因素时应注意尽可能改善或至少不加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方案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和依从治疗外,还应顾及可能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的影响。

(二)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2.从小剂量开始,有助于观察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若效果欠佳,可逐步增加剂量。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老年人、病程长、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达表时间可适当延长。血压尽早达标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3.优选长效制剂:尽量选择一天一次服用而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制剂,以有效控制全天血压,更有效地预防猝死、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

4.合理联合用药:约有70%的患者需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才能降压达标。

5.坚持个体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升高类型、升高幅度、有无并发症或并存疾病)制定降压方案。

误区一:难受了才吃药:有些患者只在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才吃药,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许多高血压患者本身无明显症状,但升高的血压对健康的威胁却持续存在,另外,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误区二:跟风吃药:有些患者道听途说,听说某某降压药好,就自己买来吃,还有患者喜欢打听偏方,迷信“一招治好高血压”之类的谣言,殊不知这些做法会延误病情,因此,选什么药,怎么吃需要医生具体指导,不要自己擅作主张。

误区三:频繁换药:有些患者性子急,觉得自己血压怎么还没降下来,于是不遵医嘱,频繁换药,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即使换药,也要先听取医生意见。

误区四:只服药不监测血压:要想知道降压药有没有效果,不仅要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更重要的是每天监测血压。

误区五:用药时间不对:有些患者马马虎虎,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吃降压药,这样不利于平稳降压。一天之中血压会不停波动,一般有两个高峰,早晨6时至8时,下午4时至6时。根据上述血压的变化规律,和降压药作用的高峰时间,按照血压波动规律服药。

1.避免血压易出现波动的情况:血压骤然增高,易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发生脑溢血。因此,高血压患者尽量避免血压骤升,尤其在下列情况下:

(1)情绪激动时:生气、着急、惊恐以及过分高兴可使血压突然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着急,也要防止“乐极生悲”。

(2)气温骤变时:每当寒潮过境之时,便是脑卒中多发之日。冬春季节,高血压患者尤应做好避寒保暖工作。

(3)屏气排便时:为了防止便秘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老年人应多吃蔬菜、粗粮、多饮水,每天定时排便,并经常按摩腹部。

2.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点:

(1)减少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6克,大约每天为小汤匙的半匙。补充钾盐及钙,如脱脂奶、豆制品等食物。

(2)合理膳食:控制高热量饮食,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肥肉、内脏等,烹调油选用植物油,不宜用动物油。适当控制主食量,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谷物。少食巧克力、冰淇淋、油炸食品、浓茶等。

(3)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24-27.9kg/m2提示超重,328kg/m2为肥胖。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度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

(4)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建议完全戒除。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建议饮酒量:以乙醇计男性25g/天,女性15g/天。

3.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指导;高血压作为一种很常见的医学病症,与所有原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有关。为预防、治疗和控制高血压,提倡把运动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改进生活方式。体育锻炼贵在坚持、重在适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sc/5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