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夜夜梦乌鸦,求和尚解惑,和尚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样 http://pf.39.net/bdfyy/

早些年的时候,山西泽州府陵川县有个小伙子叫王三柱。这孩子命苦啊,三岁的时候没了娘,七岁的时候爹又没了。多亏了本村的老光棍儿陈老头,是他把王三柱拉扯大的。

王三柱十三岁的时候,陈老头生病死了。陈老头一死,就剩王三柱自个儿了,他只能靠砍柴卖柴过活。

王三柱这人啊,心地特别善良,还勤快又能干呢。乡亲们不管谁家有个啥事,三柱总是头一个到那儿去帮忙。

眨眼间,王三柱就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岁数了,可他家太穷了,都二十五岁了,还是光棍一个呢。

王三柱本以为自己会像养父陈老头那样打一辈子光棍呢,结果一个女人一出现,啥都变了。

这年冬天,王三柱打完柴往回走的时候,瞧见路边有个女子在小声哭呢,他心里就泛起了怜悯,于是把女子领回家里去了。

有个女子叫陈玉娘,是外乡人。她老家受灾了,就带着母亲出来讨饭。到了这个地方以后,好几天都没要到吃的,自己还生着病呢,结果她母亲就不幸去世了。

陈玉娘走投无路都想上吊寻死了,这时候王三柱把她给救了。

过了三个月,乡亲们一撮合,王三柱就和陈玉娘正儿八经成夫妻了。

刚结婚那阵儿,小两口感情可好啦。王三柱天天往山里跑着砍柴,陈玉娘呢,就在家里纺线织布。这小两口的日子虽说还是穷巴巴的,可过得特别幸福。

陈玉娘和王三柱成婚还不到半年呢,陈玉娘就有身孕了。王三柱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得三天三夜都没睡着觉。

陈玉娘怀胎十月后,生下一个孩子。刚看到这新生儿,夫妻俩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

王三柱有了儿子后,干活更带劲了。他想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所以一刻都闲不下来。别人都是太阳出来才干活,太阳落山就休息,他可不一样,天还没亮就开始忙乎,一直忙到天彻底黑透了才敢歇着。

陈玉娘瞅见丈夫王三柱整日整夜地辛苦干活儿,心里特别心疼。她不止一次地劝丈夫得注意身体呢,可王三柱老是嘿嘿一笑就过去了。

两口子一块儿努力,他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夫妻俩正想着日子就这么幸福过下去的时候呢,嘿,意外突然就冒出来了!

儿子王光亭七岁那年夏天,有一天下大雨,山洪突然就来了。王三柱当时正在山里砍柴呢,因为山路滑,一下就掉到山崖下面,死得挺不幸的。

陈玉娘听到王三柱死讯的时候,就像天塌了一样,哭得特别厉害。还好王三柱活着的时候是个好人,他家出了事,乡亲们都没在旁边干看着,一个个都来帮忙了。

过了三天,靠着乡亲们帮忙,王三柱被安葬了。

王三柱没了之后,孤儿寡母的日子一下就掉进了绝路里。好多乡亲瞅见陈玉娘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都一个劲儿地劝她再找个人家,可陈玉娘压根儿就不心动。

在陈玉娘心里,是王三柱给了她活下去的机会。他俩一起生活了仅仅八年,可就这八年里,她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不管是因为对王三柱有感情,还是想让年幼的儿子不遭罪,陈玉娘都不想再嫁人了。

那时候啊,别说是个寡妇了,就算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想养活一个孩子都难到不行,可陈玉娘楞是扛了过来。

王三柱两口子给孩子取名叫王光亭,就是盼着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给家里争个光。

在那个时候,想让家门荣耀起来就只有读书这一个法子。

可在那个时候啊,先别说供儿子念书了,陈玉娘一个寡妇,能让孩子填饱肚子就挺不容易的了。但是陈玉娘可没打退堂鼓,为了能让儿子上学,她愣是在教书先生的家门口跪了三天三夜呢!

教书先生是个好人,心眼儿善。他瞅见陈玉娘诚心诚意的,心里就软了,同情心一下子就上来了,然后就把王光亭收下了。

把儿子送进学校以后,陈玉娘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就跟丈夫一样开始没日没夜地熬着。由于长年累月地劳累,她的额头上早早地就有了皱纹,还不到四十岁呢,陈玉娘就像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太似的。

王光亭挺争气的,还不到十八岁就考中秀才了。到了大比之年,王光亭没让大家失望,成绩虽说不是特别好,但也考上了三甲进士。过了几个月,朝廷就把王光亭外放出去,让他当了知县。

在去上任的路上,王光亭特意回了一次老家。

王光亭穿着光鲜地回到家乡,乡亲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

陈玉娘英这么多年的辛苦没白搭,乡亲们都特别为她高兴呢。

王光亭在家待了一阵后就要去上任了。他看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就说想带着母亲一起走。可陈玉娘说自己舍不得老家,适应不了外地生活,就留下来了。

母亲这么执拗,王光亭就不再劝了,顺着母亲的意了。

古时候和现在可不一样,现在八九百里的路程,五六个小时就能到。但在那个基本靠走路出行的年代,八九百里就跟天涯海角似的,没什么区别。

这一分别,母子俩啥时候能再见面都不知道呢。一想到母亲以前辛苦操劳的那些事儿,王光亭哭得稀里哗啦的。

陈玉娘呢,好歹也是个女的,可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生离死别这种事儿啊,在她眼里就跟家常便饭似的,看得可淡了。她不像自个儿儿子似的感情那么细腻,净顾着儿女情长。她呀,就一个劲儿地跟儿子念叨,让儿子做事要光明磊落,做个老百姓都喜欢的好官。

母亲嘱托的时候,王光亭一个劲儿地点头答应。

要走之前,陈玉娘把一只刚生下来没多久的小黄狗递给了王光亭,说:“孩子啊,你还记不记得咱家那只黄狗呀?就在你考上进士那天,那黄狗下了一只小狗崽呢。你这出去当官的路上,娘也没别的能送你的,就把这小黄狗送给你吧,这样你也好有个惦记的东西。”

王光亭把黄狗抱在怀里,又恭恭敬敬地朝着母亲磕了几个头,然后就动身去上任了。

王光亭当官后,一直把母亲的教诲记在心里,为官清正廉明,给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结果呢,老百姓都特别爱戴他,朝廷也给他嘉奖了。

过了三年,他因为政绩相当不错,朝廷就把重任交给他,让他到另一个地方当官去了。

王光亭忙公务呢,三年都没回家,其实他特别惦记老妈。后来调到外地了,他就想借着这个机会回去看看老妈。

三年过去,那只小黄狗已经长大。说起来挺怪的,就在王光亭把要领它回家的消息告诉小狗的时候,小黄狗的眼睛里居然莫名其妙地流下几滴眼泪。

这一幕被王光亭看到后,他落泪了。

过了二十多天,王光亭总算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三年没见了,这母子俩一见面啊,那想念的苦水可就倒不完喽,挂念的话儿也说不尽,这场景,真能让听到看到的人忍不住动容落泪呢。

小黄狗和母亲分别了三年,就像王光亭的情况一样,再见到母亲的时候,它激动得很。它现在长得比母亲都高大了,可还是像刚生下来的时候那样,乖乖地靠在母亲怀里,让老黄狗在自己身上舔来舔去。

在一块的时候,时间老是过得特别快,一眨巴眼儿就又到分开的时候了。

王光亭带着黄狗又上路了,走的时候心里很是不舍。他母亲身体比以前差多了,所以这次王光亭又想带母亲一起走。可陈玉娘还是没答应。王光亭为了照顾母亲,就在附近找了个中年寡妇来照料母亲的日常生活。

日子过得可真快呀,一晃眼,十年就又过去了。

这十年间,王光亭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他年年都要在清明的时候回趟老家。可是后来呢,政务忙起来了,自己的小家庭也有了,他回老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最开始是一年回去一次,慢慢地就变成两年才回去一次,现在啊,他都整整四年没回家了。

这一阵子啊,也搞不清咋回事儿,那只小黄狗老是没缘由地挣开铁链就往外跑。王光亭把这黄狗看得跟亲人似的,所以仆人们可不敢马虎,每次黄狗跑出去了,家人们都会想尽办法把它弄回家里来。

黄狗跑出去好几回,家人怕它走丢了,就给它换了根更粗的铁链子。黄狗试了几下,挣脱不开,也就算了,只能朝着东北方向汪汪叫。

黄狗干了啥,王光亭都没注意到呢。为啥呢?因为他现在当了大官,家里人也就没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告诉他。

就在黄狗出现这种怪情况的时候,王光亭也碰上了些闹心事儿。

这阵子,王光亭老是莫名其妙就梦到乌鸦。刚开始,他没当回事儿,只觉得是连着几天累的。乌鸦不吉利啊,后来梦到乌鸦的次数越来越多,王光亭心里就忍不住紧张起来了。

王光亭连着半个月都梦到乌鸦,心里就有点慌了,他一声不吭地跑到城外的一座寺庙,打算找个得道高僧给他指条明路。

王光亭怎么也想不到,他把事情诉说了一番后,高僧就只对他说了四个字:“赶紧带着黄狗回家!”

高僧的话一入耳,王光亭立马就懂了,紧接着就羞惭地低下脑袋。

跟和尚告别之后,王光亭就急急忙忙地收拾包袱,带着老婆孩子还有那条黄狗回了老家。

四年过去了,王光亭又见到了老母亲。这一回,老母亲可比以前更显老态了。王光亭往母亲身旁一跪,眼泪哗哗地就流下来了。

他觉着啊,这些年自己心里一直都记挂着母亲呢。隔段时间就给母亲寄些银子回去,母亲吃穿不愁,肯定过得特别幸福呗。可他哪能想到啊,比起钱来,老母亲其实更想要人陪着呢!

老母亲太想念儿子了,想得双眼都哭瞎了!

母亲再也看不到自己了,王光亭又悔又恨,可这又有啥办法呢?

这事儿完了之后,王光亭就辞了官回乡下了,一直守在老母亲身旁尽孝。过了一年,陈玉娘平平静静地去世了。

在母亲的坟前跪着,王光亭懊悔得不行……

黄狗可比王光亭可怜多了。老母亲说,一个半月前老黄狗就死了。它死那天,一直盯着门口看,就好像在等它的孩子回来呢……

在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王光亭老是梦到乌鸦,可这文章没说为啥乌鸦会一直出现在他梦里呢?

有朋友知道不?知道的话就在评论区给个答案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sc/12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