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遇三事,必定有祸灾,三事指啥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华文化也在千年的文化洗礼中,沉淀出了一些耳熟能详的“生活真谛”,最常见的譬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用一句朗朗上口的话谚语,来告诫别人做出行计划之前,要先注意天上的云朵情况再定夺。

除了这些一看就让人能够理解内容的话之后,还有一些则是让人好奇不解,其中大有乾坤的句子,其中“出门遇三事,必有祸灾”更是语气严重的申明,在日常出门的时候要注意三件事情,不然就会有飞来横祸。

那么这三件事又是什么,他们又真的灵验吗?

01乌鸣地上无好音

起初,乌鸦并不是不祥的象征,在唐朝之前,乌鸦作为神鸟,被当作神明的使者为人类传递好消息。

甚至有人觉得,乌鸦鸣叫,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说明这个国家的君主是一位明君。

而君王也将自己平时见到乌鸦作为大好的祥瑞,说明这一天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会顺顺利利圆满成功。

更有趣的是,乌鸦本身的反哺行为,更是将乌鸦推向了人性中至纯至孝的一面,在乌鸦的身上能看到封建社会推崇的孝义,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何况是人呢,不是更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吗?

但随着王朝的更迭,到了唐朝时期,乌鸦的身份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它不再是代表吉祥如意的神鸟,而是成了带来灾祸的鸟。

加上连年的战乱,人都吃不饱饭,到处都是饿死、冻死的人,而以食腐肉为生的乌鸦,对这些尸体趋之若鹜,一见到有死人便如同看到一顿饕餮盛宴一般,围上去啃食起来。

对于本就迷信的老百姓来说,看到一身漆黑的乌鸦啃食着其他人类的骨肉,自然心生畏惧,认为是乌鸦带来了死亡。

如果在现在,我们都知道,乌鸦是因为自身的饮食习性,加上灵敏的嗅觉,能够闻到遥远地方的腐肉味道,所以才会呼朋引伴赶来。

但在当时,看到一群乌压压的鸟从树梢飞过,而降落的地方恰恰有死人的尸体,就像未卜先知一般,别人还不知道某人的死讯,乌鸦就已经知道了,而且早早飞去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灵冲击?

因此也就难怪古代人出门一见到乌鸦,就认为会有灾祸降临了。

02冷血的蛇

提到蛇,别说古代人,即使是你我也会不禁一颤。

身体光溜溜,吐着信子,拱起腰肢,像是随时要向一边的生物发出致命一击一样,让人一看就想要退避三舍。

更别说一部分的蛇类身上还带着剧毒的毒液,只需要一点点,就能瞬间杀死比它体型大数倍的生物。

因此在古时候,蛇也成为了出门遇到的三件不吉利事情的一件事。

那如果遇到了怎么办?

这就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位斩杀拦路蛇的名人——刘邦。在他行军途中,路遇白蛇,刘邦也是毫不犹豫提剑斩杀,这样的果断其中与蛇在传统文化中的不祥寓意关联很大。

而在古代,普通人遇到蛇或许没有斩杀蛇的勇气,但也会选择原路返回家中,完全搁置今天的计划和行程,以防止被蛇带来灾祸。

除了外形和习性的恐怖之外,蛇的名字因为与“折”同音,也被做生意的人当做“折本钱”的晦气,做生意如果遇到蛇,那么这次生意就一定会“折钱”,阻碍自己赚钱,因此生意人会更加避讳见到。

作为冷血动物,蛇一直被当作不吉利的象征,而这种歧视与畏惧也延伸到了生活中,甚至有人会用像一条蛇来形容一个阴暗有心计、吃人不吐骨头的恶人。

03好狗不挡道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对于挡路的人,开玩笑或者恶意辱骂道:“好狗不挡道”。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句话吗?

最早关于狗挡道的描述是在三国时期,在当时有位吴国的将军,名叫诸葛恪,他在孙权病重之际临危受命,揽下了吴国的军政大权。

诸葛恪自然颇有点手段和能力,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过于自信到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个人的缺点因为手中大权在握影响到了整个国家,本来有激愤胜算的吴国也在北伐中惨遭战败。

对此,便有人计划暗杀掉这个完全听不进去劝告的大臣,便设计了一次宴席,想要在酒酣之际,趁着诸葛恪不防备的时候杀掉他。

对于刺客们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作为大臣,诸葛恪身边护卫很多,这是影响最小、胜算最大的刺杀方法了。

到了赴宴的这一天,诸葛恪家养了很久的看门狗却突然挡在诸葛恪面前,拦下了出门的路。

眼看着诸葛恪几次推开,看门狗居然跳起来死死地咬住了诸葛恪的衣摆。

自家忠诚听话的狗,接二连三的做出拦下自己的举动,诸葛恪虽然也内心不解,认为事情怪异,但还是出了门。

不出所料,诸葛恪死在了宴席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狗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伴侣和护卫,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直到在后来,在人群中形成了狗拦路,就预示着不详的说法。

但这其实并不是人们对于狗的避讳和厌恶,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狗的忠诚,才让人们觉得通人性的狗突然作为拦路的举动,不让主人出门办事情,那就一定是在拯救自己的主人远离灾祸。

也因此,出门遇到拦路狗成了三件不祥之事中的一件,但象征凶祸的并不是狗本身,而是“拦路”这个举动而已。

古代人对于“吉利”的追求可以理解,毕竟没有谁不希望自己万事皆如意,但如果真的一味追求好兆头,因为这些没有较大科学依据的随机事件而改变自己的决定,确实有些因小失大了。

对于这些俗语,我们还是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要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与抉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sc/11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