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 http://m.39.net/pf/a_4577569.html
重刷一遍《知否》,收获最大的是看懂了孔嬷嬷,常嬷嬷,盛老太太这三个“老狐狸”的厉害之处。
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女孩子们学习一辈子。
01孔嬷嬷的睿智
孔嬷嬷教盛家的三个女儿学规矩,如兰和墨兰平日里就不对付,孔嬷嬷一一看在眼里,却什么都没说。有一天,她们打起来了,孔嬷嬷觉得时候到了,就把盛紘和大娘子都请了过来,一次性把盛家的问题说了个明白透彻。
孔嬷嬷虽然只教他们礼教,但是也在教她们做人的道理。
可以说,孔嬷嬷教育墨兰的这番话,值得每个女孩子深思。
其一,言错,与姊妹斗嘴,不该开口闭口就是庶出嫡出的。
其二,心里念头不好,口口声声说想学东西,想为家人争光长脸,难道盛府里只有你一个姑娘?难道只有你长脸了,盛府才算有光彩?那你的姊妹呢,她们就不用学东西长脸?
可以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墨兰最大的两个问题,同时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自私,地球不是围着某一个人转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法,不要过分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接着,孔嬷嬷把目光放在了如兰身上,她说如兰气哭了姐姐,还火上浇油,口无遮拦的专戳人的心窝肺管子,如兰的脾气如果不改,将来必会闯大祸。
这就是在教我们祸从口出的道理,金人也曾三缄口,谨言方能到慎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后行。
然后,孔嬷嬷开始说明兰。她说这个事情本来是两个姐姐的错,跟明兰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她讲了一个道理:“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气连枝,共荣共损,日后你若荣耀了,全家都荣耀,日后你若丢人了,全家都丢人,没一个跑的。今天你虽然没有错,但你的姐姐们都错了,你没错也错。”
这个就是在教我们,一家人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不能置身事外,该帮的还得帮一把。家族强大是要靠每个人的努力,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最后,孔嬷嬷给盛紘提的两个醒,也如一计响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第一,孔嬷嬷说:“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宁静。虽说姊妹间应该互相谦让,可也得是这个让或者那个让,总不能让一头让的,日子久了,父女姊妹之间难免生出嫌隙来。”
这个道理就是放在现在,也是顶顶有用的,如果每个父母都能做到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重男轻女,扶弟魔,恶姑子之类的事情发生了。
第二,盛紘帮明兰求情的时候,孔嬷嬷说了这样一番话:“今日若是单单饶了她,岂不是助长了哥儿姐儿置身事外的风气,日后若手足有事,他们都隔岸观火了,如何办?”
这个道理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把坏的风气扼杀在摇篮里,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纵容。否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02常嬷嬷的战斗力
常嬷嬷是顾廷烨母亲白氏的贴身丫鬟,白氏死后,顾廷烨被常嬷嬷拉扯大,之后常嬷嬷回了扬州老家,直到顾廷烨继承了母亲的财产,他才将常嬷嬷接到京城中居住。
顾廷烨和常嬷嬷的关系十分要好,要不然就不会将自己的外室托付给常嬷嬷。可以说,常嬷嬷是对顾廷烨最好的人,一眼看出曼娘不是一个好人,但考虑到二叔的感受,最终还是收留了曼娘。
多次提醒顾廷烨无果之后,常嬷嬷亲自抓住了曼娘的把柄,一举把她从顾廷烨身边赶走了。
剧中,常嬷嬷最拉风的一次,是大骂康姨母,明骂康姨母,暗讽小秦氏。可以说不但骂得好,骂得痛快,而且骂出了水平,骂出了风采。
看过几遍之后,我觉得有如下3句话值得回味:
第一句话,是常嬷嬷本来已经走出屋子,康姨母还要打她20板子。常嬷嬷岂能给她这个脸,又冲回来,大骂几句。
“你当这是你们康家,睁开眼看看,这是我们顾家。是我奶儿子的院子,里里外外的家产,都是我奶儿子的。”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显然是讲给小秦氏听,不要以为这家产、院子是你的,其实是顾廷烨的。
第二句话则比较明显,常嬷嬷边走边骂,口中说到,“这不要脸各有各的花样,更有那装傻充愣的。打量着侯爷若是无后,还能便宜了谁?”
这话观众自然听得明白,装傻充愣的显然指的就是小秦氏。而后一句,说的就是如果顾廷烨没有儿子,小秦氏的儿子就能继承爵位。
第三句则是常嬷嬷最后一炮。“你们若不肯平安的过,我告诉你们黑心肝的,自然有不平安的等着你们”。
注意常嬷嬷最后这一段话,用的不是‘你’,而是‘你们’。这‘你们’指的是谁?自然是康姨母和小秦氏。明摆着是连着小秦氏一起骂进去了。
不得不说,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康姨母这样令人讨厌的长辈,他们仗着自己的年纪,倚老卖老,在我们面前威风的不得了,不是批评这个就是批评那个。而且还经常显摆自己那个其实不怎么样的儿子或者是女儿,嘚瑟完之后还不忘在我们头上踩一踩。
大多时候,面对这样的长辈我们确实是没办法。但是常嬷嬷这一席话真的是让人“极度舒适”,心中的闷气瞬间消散的无影无踪。
作为一个女人,难免有被人欺负的时候,不管是本家的嫂子婆婆,还是单位里的白莲花,我们就得学常嬷嬷这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但是如果对方是长辈,我们还是要考虑到说话的方式方法,毕竟长者为尊。
03盛老太太的通透
盛老太太不是盛紘的生母,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相处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偌大的一个家族,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因着不是嫡亲的关系,盛老太太还是会觉得尴尬。
但是盛老太太是全剧最通透的人,所以她也算安享了晚年。
长柏科考高中,大娘子让人放鞭炮摆宴席庆祝,老太太不让。
盛纮和大娘子都不开心,大娘子还嘀咕:儿子考中了这么大的喜事都不能庆祝吗?
老太太说,侯府和郡主家的公子都在咱们书塾读书,人家都没考中,我们大肆庆祝,不是打别人的脸吗?
大娘子依然不服:京城这么多显贵,要是顾这个脸面顾那个脸面,那啥都不用做了。
老太太说,长柏以后走仕途,如果不靠别人扶持,又能走多远?
这回,连大娘子也心服口服了,明白还必须得顾及别人的脸面。
华兰出嫁多年,只生了一个女儿,一直没有生儿子,在婆家处处受气。老太太谎称自己生病,让明兰回家,悄悄找郎中给她诊治。
诊治完了跟华兰说,把管家权交出去,只好好调理身体。
大娘子立即反对,管家权怎么能交出去呢?
毕竟,管家权还是很重要的,大娘子和林小娘可是为管家权抢破了脑袋。
老太太说,当家三年,猫狗都嫌,这事儿本来就得罪人。而且华兰只有一个女儿,辛辛苦苦管家,只怕是给他人做嫁衣裳,养好身体生个儿子是正经。
盛纮被官家留在宫里那次,回来后先看老太太,但并不说在宫里的遭遇。盛纮走后,明兰不解,问祖母为什么不部父亲在宫里遇到了什么事儿。
老太太说,他不想说,自然是不好的事情。但能平安回来,就说明无事。只要与盛氏兴衰无碍,要说就说,不说也随他。
为什么老太太可以这么明事理,这么通透?
最主要原因就是老太太每次都能抓住事情的核心,抓重点,抓大放小,最重要的点抓在自己手上,其他的就爱谁谁吧。
盛老太太用她的人生经验,走过大半生的顿悟,把明兰教得知书达礼,人人都夸她教出来的明丫头人品才情相貌样样都好。
她跟明兰说话下面四句话,句句都值得我们好好回味:
婚姻之事,你不要学我,也莫钻年角尖,委屈自己。不愿女子读书,那是短见,历朝历代世家大族的女子,哪一个不是从小读书明理。咱们做女人的,终究是要自己撑得住。事来了是躲不掉的,永远要向前看。
后来,明兰的处事风格也有很多盛老太太的影子,她们一样的清醒通透,也在历经一番波折后过上安稳的日子。
人性本就是相通,人生婚姻事,别钻牛角尖委屈自己,自己也要撑得住,多读书明理,遇事就面对解决。
结语
这三位老太太,一个比一个心机深沉,堪称三个“老狐狸”,她们活了大半辈子,什么风风雨雨没见过,小辈们的各种手段在她们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无论是在深宫内,还是在大宅院里,最常见的便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到处乌鸦一般黑。
三位老太太也是从年轻时一步步走过来的,等明兰、如兰等人到了她们的岁数,自然也会如她们这般,看透世事,颇具心机。
愿你我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活越通透,活成“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