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书青蛙和蟾蜍文本赏析及教学实践

在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课程社群中,班主任朱老师从整体介绍、文本赏析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为我们领读了桥梁书《青蛙和蟾蜍》。一起来看看!

1整体介绍

《青蛙和蟾蜍》系列共有四册,分别是:《青蛙和蟾蜍──好朋友》《青蛙和蟾蜍──好伙伴》《青蛙和蟾蜍──快乐时光》《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全系列共有二十个小故事,描述了青蛙和蟾蜍这两个好朋友生活当中发生的种种趣事。

《青蛙和蟾蜍》这套书被公认是“桥梁书中的翘楚”,作者是美国著名童书作家及画家艾诺·洛贝尔。他的作品,充满温馨和趣味,同时还有哲学和思考。其中,《好朋友》获得年凯迪克奖银牌奖,《好伙伴》获得年纽伯瑞奖银牌奖,影响深远。

什么是桥梁书?它是儿童阅读由图画阅读跨越到文字阅读的一个桥梁,介于图画为主的书与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读物。可以帮助孩子实现:1.从读图到读文字;2.从亲子阅读、教师伴读过渡到独立阅读。

为什么要读桥梁书?一来可以提升阅读兴趣,二来也可以获得阅读自信。

2文本赏析

《青蛙和蟾蜍》的整体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文字基本都是教材中低年级常用汉字;

句式基本是陈述、对话、一般疑问句等简单句式为主,语言细腻;

文图比例基本为2:1,也就是一张跨页包含2个小图或1个大图;

排版也很有意思,诗歌体排版,每行文字都很短;

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物关系很简单;

故事情节基本是起因、经过、高潮、圆满结局的故事模式进行叙述,情节反复、故事有可预测性、结局意外。

3教学实践

1.激趣导入,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快速切入。

示例:

仔细观察封面,猜猜看,它会讲一个什么故事呢?

你有什么发现?这对好朋友有什么不同……

一点提醒:

有的伙伴也许会这样导入:出示青蛙和蟾蜍生物照片,如下: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和蟾蜍吗?来看看它们长什么样?(出示丑丑的生物图片)

②……青蛙是益虫……

这里老班有话说:还阅读课一个本来面目,不要上成语文课,甚至是生物课哦。

2.教师讲述,适当停留

让孩子整体感知故事,同时在一些重点画面中停留。哪些是重点画面呢?有冲突的,有趣的,可以引发思考的,促动故事转折的……

示例:他们在干什么?猜猜看,乌鸦会对蟾蜍说些什么呢?

3.画面阅读,话题交流

通过设定不同话题,引导孩子养成深度阅读习惯。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入手。从感知人物形象出发,交流中勾连故事细节,最后总结(主题)。这些话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联系。

话题设计(人物形象)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能说说理由吗?给你印象最深刻是哪个故事?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好朋友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青蛙像是一个大哥哥,懂事、乐观、体贴,蟾蜍像个小弟弟,任性、有点傻劲,却很善良。

▲人物形象

话题设计(故事情节)

系列丛书中《等信》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

a.谁在等信?他们等信时的心情怎样?

蟾蜍等信:伤心

青蛙等信:着急

蟾蜍和青蛙一起等信:快乐

b.作品中并未出现“着急”一词,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青蛙等信很着急呢?

青蛙每一次向窗外张望时,你觉得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故事里没有出现“着急”,可是我们却处处能找到“着急”)

c.如果青蛙让一只兔子来送信,而不是一只慢吞吞的蜗牛,结局会怎样?你更喜欢哪个故事?

话题设计(主题)

《青蛙和蟾蜍》系列丛书中,包含了不少哲学意蕴的主题。就像《哲学鸟飞罗》系列,我们该怎样和孩子交流哲学话题呢?比如《颤抖的滋味》,和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不会让他们觉得如此遥远了。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让你很害怕的事情吗?你是怎么战胜它的?

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

▲哲学主题

4.拓展延伸,阅读推荐

拓展延伸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可以用复述、表演、写作或其他形式让孩子们表达阅读感受。

比如:你可以按照故事情节把图片顺序重新排列吗?你能根据图片讲讲这个故事吗?

还可以做阅读推荐,引导孩子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或者是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sc/10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