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5888056.html
北风呼啸,吹走了雾霾,却带来了师大天使——乌鸦,清晨与黄昏,乌鸦的嘶鸣响彻校园。古今中外,乌鸦被寄寓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北京师范大学的才社学子们不禁诗意遄飞,组织社员进行诗词创作。
才社
才社是文学院指导下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和创作学习旧体诗词的学生兴趣团体,目前由文学院谢琰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旨在提供校内学生旧体诗词创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说文》曰:“才,艸木之初也。”《沧浪诗话》云:“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丁酉重阳,才社始立。节迈白藏,俱怀句萌之心;意存缥囊,愿遂言志之旨。遵格律而明章法,求兴会而重感发。不惟题襟,亦及传讲,庶诗道之发扬于师大也。
以下我们一边感受才社学子的文采飞扬,
一边体味小小乌鸦所承载的丰富文化。
咏乌鸦
申政
散落林岗访旧坟,既为良鸟复蒙尘。
巢头已报衡阳狱,闾尾犹言鲁冶贫。
后羿曾夸飞箭勇,汉镛每泣种情真。
沧桑代谢凭谁问,汝且归家慰母身。
用典试阐
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古代史籍《淮南子》《左传》《史记》也均有名篇记载此事。
南朝宋衡阳王刘义季曾被文帝囚禁,后来遇赦使者未到,家人便来狱中报喜:“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李勉《琴说》亦曰:“《乌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
相传春秋时,鲁国有个能听懂鸟语的人,名叫公冶长,贫而闲居,但德行极高,《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黄仲则,清代诗人,字汉镛,其诗《啼乌行》有言:“人不如鸟能钟情,所恨缺陷难为平。悲欢离合幸无恙,何日能令死者生?”
咏乌鸦
乔心
恹恹披黯羽,哑哑扰人声。
欺世丧门意,沽郎喋血名。
闲居寒夜远,不驻暖枝横。
敢问何妨碍,天然是性情。
咏乌鸦
谢宜君
三足前生未可知,霜枝寒木且栖遲。
鬢青頻惹宮娥恨,聲丑翻成客子癡。
鸚鵡金籠空寂寞,鴛鴦綠水枉相思。
故林結伴云深處,反哺排風自不辭。
用典试阐
在中国神话系统中,曾经有过一个“十日并出”的酷热时代,当时“焦禾稼,杀草木”(《山海经?海外西经》),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于是“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楚辞?天问》)。人们因此确立了日载于乌、日中有乌的认识,也产生了乌鸦为害人间的意识。《诗经?邶风?北风》曰:“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可见在西周、春秋时期人们的心目中,乌鸦已被铸成丑恶的象征。后世常有把鸦鸣与“天火烧”联系起来的迷信,从中也依稀可寻“驮日之乌”神话的痕迹。
咏乌鸦
赵九歌
节逢霜叶凌寒气,又见鸣乌此道中。
彼岁周原衔吉谷,今朝蓟北避尘风。
曾齐桥上卢沟月,也探秋时太液宫。
何必黯然栖此处,凭云纵翼揽澄空。
用典试阐
《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咏乌鸦
刘晓晨
瑟瑟秋风偏得意,萧萧黄叶正应怜。
窗推仰望千行黑,月落惊飞万点眠。
去住仍栖杜陵树,宫商却乱楚姬弦。
无为歧路非青白,多少红尘只惘然。
闻乌啼
江屈骞
壮游正是尾赪时,父母忧心不我知。
裘萼盼升瓯北月,群鸦栖落蓟门枝。
乌啼竟宿话反哺,白果中宵凝语私。
夜气方回思远道,南乔败柳旧参差。
用典试阐
《本草纲目?禽?慈鸟》中称:“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李密的《陈情表》:“臣密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白居易的《慈乌夜啼》,讴歌乌鸦反哺,针砭世态: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墨鸦怨
胡祎崟
长风乍起欲栖难,满目离愁碎叶残。
乱羽惊翻游子泪,霜花恐惹故人叹。
凄凄苦望斜阳暮,瑟瑟孤眠碧月寒。
莫道催归啼血意,徒留墨影立阑干。
次问渠韵咏乌鸦
徐畅
俯仰山河在一隈,枉思哹哺久成哀。
乡心迢递染云色,客梦频仍翻翼灰。
永逝长传埃德句,垂衰竟费景仁才。
此时恰是须归去,不待春风不待媒。
用典试阐
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于年创作的诗集《乌鸦》中:
你这幽灵般可怕的古鸦
漂泊来自夜的彼岸
请告诉我你尊姓大名
在黑沉沉的冥府阴间
乌鸦答曰"永不复还"
咏乌鸦
秦小英
黑衣乱舞带青烟,日日盘旋古墓边。
若可消净千载怨,何将生死两相连?
其它蕴涵
1
现代,乌鸦又被赋予报忧不报喜、专门暴露抨击不合理现象的孤独而勇敢的自由斗士色彩。如胡适白话诗《老鸦》: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2
虽然乌鸦在中国现代的形象多为消极,但却被英国王室视为宝贝。这是因为英国有一种传说:如果伦敦塔里所有的乌鸦离开的话,不列颠王国和伦敦塔将会崩溃(WhenravensleavetheTower,thesayinggoes,thebuildingandthemonarchywillfall.)。为了尊重古老的传说,英国政府仍然负担开支,在塔内饲养乌鸦,相传只要塔内还有乌鸦,英格兰就不会受到侵略,反之,国家将会遭受厄运。
乌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而多变的意象,从神鸟、孝鸟到恶鸟,乌鸦含义的演变也昭示着中国古人的审美心理的不断变化。师大与乌鸦有着说不尽的情缘,才社第一次社课写作的时间恰逢深秋,校园里乌鸦翔集,忆及已经离开师大前往南京深造的张浅吟师姐为春天的人文知识竞赛诗歌创作部分命题为“咏乌鸦”,于是借用此题,遂以成诗。
读了这么多关于乌鸦的诗词,你是否对校园里的乌鸦有了全新的观感呢,欢迎留言与小编讨论。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