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
限
与
无
知
“可能”是小孩子后期才能学会的单词之一。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与“不可能”没有一目了然的分野。
在那之后,对于“可能”与“不可能”两类事件条件反射式的经验判断构成成人世界。尤其我们这样接受严格工科训练的人,对于任何事物,倾向于首先站在怀疑角度,持审慎态度去批判或研究。
而当一个人懂得更多,就更能跨越自以为是的牢笼,意识到人类的局限与无知——在最前沿科学家眼中,“可能”与“不可能”这种一目了然的分野重又变得混沌不清,因为这条界线往往正是由他们参与制订,或,重新制订。
那,真正的最终制订者在哪里?我个人相信隐藏在本帖最后一张图片。
补叙:
恰逢一位著名“大师”今日去世,那就再多说几句。
以社会运动方式搞研究总是能为各种野心家和江湖术士提供背书,钱学森同样曾遭非议的还有“亩产万斤”事情。可是,轻易批判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当初轻易相信的人,我怀疑他们中绝大多并未阅读过钱学森原文。
更重要的是,钱学森所谓之特异功能,和菜场大妈理解的特异功能应有不同,它并非仅仅是气功、隔空取物、大变活人,更可能是指那些发生在人体身上,而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的现象。
只有外行和自以为是者才将精力集中于去区分和争论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真正的科学家从不对此区分,他们只是接受观察到的现象,并去寻找为什么。
——美树嘉文艺志
回复数字“01”可得白癜风能治疗好吗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