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乌鸦还是开汤团店,这是一个问题

年代,每逢星期六的夜晚,在上海的外国人几乎都会到外滩公园听上海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而他们在公园享受的同时,通常会受到乌鸦的干扰。那时,一群黑漆漆的乌鸦常常停靠在公园的枝丫上,发出凄惨沙哑的叫声,和着交响乐团的演奏声,很是让人烦躁。这些乌鸦经常把屎拉在衣冠楚楚的外国绅士和小姐身上或者头上,对远道的客人貌似显得很无礼。由于这种事情时常发生,上海市议会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比较荒谬的是,上海市议会竟然提出了依据乌鸦头进行悬赏的政策。这样一来,中国小孩儿一起合伙捉乌鸦,并把砍下的乌鸦头成批地交给上海市议会,领到了许多赏钱。后来,乌鸦头数不胜数,上海市议会不愿或无法再支付巨款,于是下令取消奖赏政策。取消原因与上海洋人发现投机人员靠饲养大量乌鸦来领取赏钱不无关系!可怜的乌鸦们,也遭遇了古代边境老百姓一样的命运,被投机者“杀良冒功”了。

千百年来,投机这件事情好像从来没有被有效遏止过,即使是“投机倒把”被当做一种罪名来对待的那些年代里,还是有人利用体制内外的差价冒着坐牢的风险做“生意”。

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随着投机利益的显现化,更多的人会来分享这个“机会”,而通常这时,机会的大门也离关上不远了。实际上,总有一些“聪明”人善于在纷繁的信息流里面捕捉一个又一个的”机会”,这些机会有的时候是地下需求,比如刷单,有的时候是畸形的供需关系,比如各种黄牛党..

这些机会的一致特点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暴利期比较短。抱着抓投机心理“创业”的人,很难避免在风口即将过去的那个瞬间飞上天。想象一下,如果在上海市议会取消“乌鸦头赏钱”的前夕,投入养乌鸦业的商人的下场,估计会很惨吧。

养乌鸦的年代,其实是上海大发展的时期,上海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港口之一,几十年来的中外贸易积累带来了大量的国内外人口。几十年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社会小镇的上海滩,显然无法突然容纳这些人的生存生活,各行业需求都相当大。全身心投入这些行业,把握大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生意。历史也证明了,那个时代的上海,虽说是冒险家的乐园,但也确实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黄金时代,大大小小的企业诞生、发展壮大于此,比如本地著名的餐饮企业“乔家栅”就创立于年,最早只是一个上海老城厢的街边一家叫永茂昌的汤圆店,后来由于这家店的点心颇具特色,料足味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百年餐饮品牌,也成为了上海的名片之一。

投机,就好像是寻找“风口”,找风口很难,掌握风起风落的时机更难。而真正的有价值的创业却是站在山口“等风来”,站在对大趋势预判上面提前投入,谨慎经营,长期发展。

在同一个大时代里,做养乌鸦的还是开汤团店的,一直是一个问题。

****************************************

这是“跨界为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ae.com/rsjt/4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