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 http://m.39.net/pf/a_9392368.html
01蒋介石来重庆助阵,却落荒而逃
年10月,解放军进入广东。11月14号上午11点,蒋介石和蒋经国从台北出发,下午4时15分抵达重庆,发现此地已经充满了恐慌、惊怖和死寂的空气。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决定留在重庆,作最后一搏,但是此刻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是兵败如山倒,就算有蒋介石坐镇,又怎能挡住我军前进的脚步呢?
11月30日,解放军包围重庆,炮声已清晰可闻。夜里10点,蒋经国和蒋介石在随从的带领下仓皇离开下榻的杨家花园。
这上时期蒋介石住在重庆的一个山区里头。在他去白市驿机场的路上,一路上全是挤逃难的人群,哭叫声连天。汽车快到机场时没法继续行驶,只能下来走到飞机场,一二十架飞机等在停机坪上,所有的飞机都发动了,声音响得来震天动地,对面说话都必须大声吼叫。
只从台湾带过来的‘中美’号和‘美龄’号空着,其他飞机都已经塞满了人,停机坪上还有政府和军队的官员和他们的眷属,挤成人山人海。其他的飞机虽然已经载满了“逃难者”,也只能待在原地不能动,他们必须等‘中美’号和‘美龄’号起飞后才能起飞。
可是蒋介石即使上了飞机以后也不慌着走,不知道想等待什么?让飞行员再等一下,也没告诉飞行员等什么。
这个时候,枪炮声已经清晰可闻,所有的通讯都已中断,解放军打到了什么地方?离机场还有多远?飞机上所有的人员什么也不知道。
这时候,蒋介厂才意识到再不走就有可能走不掉了。飞行员接到起飞命令后,‘中美’号和‘美龄’号同时起飞,其余的飞机也都争先恐后地起飞了。飞机飞起来,有人就从驾驶舱看到,来不及起飞的4架运输机和几架高级教练机,已经陷入火海之中。
这但这并不是解放军的炮火打的,而是一架飞机慌忙起飞后失事,一头栽下去造成的。
后来得知,在蒋介石飞离半小时后,白市驿机场即被解放军先头部队占领。蒋介厂的飞机并没有直接飞往台湾,而是飞四川的成都,看来蒋介石还没有放弃抵抗,他得去成都给四川的军阀们打气,与我人民解放军顽抗到底。
02在成都,学生兵上演了最后“狂热”
飞机抵达成都后,蒋介石住在北校场中央军校内的黄埔楼上。并由顾祝同、钱大钧、萧毅肃等人在楼下设立起了临时指挥部。而此前两天率国府部委从重庆撤到成都的行政院长阎锡山,也住在这里。
阎锡山率领的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一行先后撤到成都,在社会上立即引起巨大震动。
此时为蒋介石和阎锡山等人执行警卫任务的,已经换成了清一色的军校学生。他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忠贞分子,一个个笔直威风地站在黄埔楼四周,以能取代军校警卫团,亲自为国家的最高权力者放哨站岗而感到尤为自豪。
年12月1日,也就是蒋介石一行飞到成都的第二天,国军中校刘自新 了,成都的各大报纸都报到了这条消息,说让自新是因为政治原因,悲观 , 于青城山之上清宫内。报纸上还附上刘自新的绝命书
刘自新“ ”新闻,与蒋介石由重庆飞成都的消息刚好报道,两条新闻放在登在一起,愈发显得国民党政权已是江河日下,难有指望。军心民气动荡,军校里也是人人心慌。
年12月2日下午,中央军校人事课长文钰,又在他的办公室内手握总理遗训,服碘化钠 。
年12月3日,天气晴朗,蒋介石为了给情绪低沉、六神无主的军校学生鼓鼓劲,主动向校长张耀明提出,他和阎院长要检阅本校官生,向他们训话。张耀明当然是受宠若惊,马上布置准备。
为装点歌舞升平的样子,大操场边的中正台被布置得花花绿绿,彩旗一块块布列悬挂在大操场上下内外,倒也很有点节日气氛。
这天,蒋介石由阎锡山和张群、蒋经国等人陪同步上中正台。局势危难之际,蒋介石特意穿上了戎装。阎锡山则穿黄色中山服,脚踏黑色皮鞋,头戴灰色呢帽。
在军乐声中,首先举行升旗仪式,一个意外发生,升到一半时,旗子和绳子突然掉了下眯,本来静寂无声的队列顿时喧哗起来。
尽管升旗人员最终升起了这面被摔落在地的旗子。但“堕旗事件”在队列中引起纷纷议论,不少人都说这是不祥之兆,看来国民党气数真的尽了。
蒋介石深知,越是困难的时候,他作为最高统帅越需为军校学生们做出表率,但是,莫明其妙的“堕旗事件”显然也影响了他的情绪,在讲了“同学们”一句话后,嘶哑的嗓子干咳了一声。眼中霎时噙满了泪水。停顿片刻,他才接着对台下数千名军校生训话。大致意思是以往的很多黄埔学生都背叛了自己,背叛了党国,希望在座的各位学生,要忠于党国和领袖,还引用了圣经上一在句话:
“我已宣誓,虽然自己受害、亦不更改。”
蒋介石或许是触景生情,想到了他极为倚重的黄埔学生在战场上令他痛心疾首的表现,讲得来语无伦次,说到伤心处,端的是真情毕露,老泪纵横,喉咙哽咽。这让台上的阎锡山、蒋经国等人大为紧张。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都看过,国民党军官打了败仗之后,都会用一句非常的经典的话为自己开脱:
“不是属下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
蒋介石很快就调整了情绪,挥动手臂,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之所以败给了共产党,并不是共产党有多厉害,而是国民党自己腐败无能,也就是国民党的腐败打败了自己,客观地讲蒋介石这一句还是说到了点子上,要不是国民党政府腐败,与各党派共同建立联合政府的话,怎么会有今天的结局呢,但他所责任推到下属身上,则显得不太能担当责任了。
因此,后面的话就显得理由不是那么充分了
“我们要转败为胜,关键依然操之在我,失败由本身造成,成功亦应由本人努力。只有改造自己,重视自己。彻底更生,坚持信念,才能扭转战局,打败共产党!”
蒋介石本想把话说得斩钉截铁,或许是说得太用力的缘故,“党”字一说出口,竟然把假牙喷了出来。
为了避免尴尬,蒋经国赶紧认侍从快步走上前,把蒋介石扶到位置上坐下。站在一边的阎锡山没穿军装,表现得反倒比穿戎装的蒋介石更加有军人气魄。他接过话题,操着一口浓浓的山西腔补充解释道,失败不是灭亡,失败是现象的暴露。今天的失败不是今天的原因,而是因为国民党老早已经种下了失败的种子,今天才结出失败果子。只要从今天起,不再种失败的种子,我们便已走上成功之路。这绝不是理论,而是必然的事实。他一再强调,失败绝不是灭亡,灭亡是终结,是永远不能翻身。失败是过程,譬如走路,跌倒了又站起来,非达目的,决不终止。
不得不说阎锡山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但真正实践起来,又何谈容易呢?
阎锡山接着又直言不讳地继续说道在我们国民党内,有的人就是吃党、穿党、祸党、卖党,我们的党,怎有不垮台的道理!希望在坐的同学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接下来,阎锡山又阐述了国际与现实问题给其他人打气。
保住大西南川滇康黔几个省,新疆和东南沿海以及台湾,即可实现蒋介石制定的战略反攻的目标,国民党的空军还是可轰炸解放军所占领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点到也是事实,国民党当时确实有空军的优势,但又有用什么用呢,整个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投入空军的力量可不上,却左右不战争的胜利。不知道是当时的学员们是怎么想的,但从当时效果而言,短时间之内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在没有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之前,这种效果很快就会消退。
那会是什么问题呢?事情的结局你也话没有想到!
当晚,军校放映特意播放了电影《文天祥》,蒋介石、阎锡山等军政大员也和官生一起观看。放映此片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为即将离校前往西昌,组织民众武装准备与共产党打游击的学生兵壮魂送行。
放映过程中,银幕前人群情绪甚为悲壮,不时有军校生大呼口号:
“只有断头军人,绝不做投降孬种”“卧薪尝胆,恢复军人魂”、“江声不尽壮士恨”。
这种氛围中,青年人是很容易动感情的。他们振臂响应,电影放完后,大家都不愿离去,有的学生当场声泪俱下朗诵文天祥的绝命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示要像文天祥那样视死如归,以实践蒋介石“不成功便成仁”的训示。
还有位学生就曾在感召之下,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私下买了一面国民党党旗裹在身上,表示与共军作战死后,也让后人知道是为党国而死。这些军校的学生兵在得到蒋介石接见后,无比狂热。
如游干班一至五期同学就曾在蒋介石检阅之前制作了一面锦旗。这些学生咬破自己的手指,血书誓言,全体同学签名之后,推举一位名叫何知言、和另一位名叫徐志清的女同学为蒋介石献旗。
学生兵们这样的狂热之举,可能会让蒋介石会感到一点点欣慰
另一方面,云集在成都的国府大小官员,根本就没有任何斗志,此时,他们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能弄到几张飞机票,以便让自己和家眷尽快地飞到台湾。
地处北校场的中央军校因住了蒋介石、阎锡山、张群等国民党政府高层领导,整日校门人流如梭,步履急促,此时能有资格来军校的多是一些国民党的高官显贵,他们来到学校绝不是向蒋介石请缨求战,而是来找阎锡山讨要飞往台湾的飞机票。
阎锡山现在唯一繁忙的工作,就是亲自分配飞机座位。每天都有几百个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和部长、次长、司长等一类官员包围着他的住处大吵大闹,都想早点飞去台湾。这时大家谁也不管谁,都吸取了逃离重庆时坐不上飞机坐卡车差点当了俘虏的教训。
连谷正纲、陈立夫,以及被国民党封为“孔圣奉祭官”的“衍圣公”孔德成,从重庆来成都时都坐不上飞机,不得不坐卡车离开重庆。这样的时刻,只要自己能弄到飞机座位就行。所以只要有一架飞机降落,总有几百上千的人去抢座位,有的被打得头破血流也没抢到座位。有人虽有机票,到临起飞时,又往往被特务用借口从座位上硬拉下来,而让权势更大一些的官员和家眷先走。飞机场到处坐着睡着等候上飞机的官员,整天在哭、喊、叫、骂和吵闹。
成都市区反蒋力量越来越盛,蒋介石也不止一次发出了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的感伤之音。
年12月6日,知道局势已无法挽回的蒋介石让阎锡山马上率政府移往台北,还把“美龄”号提供给他使用。
12月8日,四川省成都市处在新春前的一片寒冷之中。解放军还没有打过来,在北风呼啸的成都飞机场上,乌压压一遍国民党政府官员聚集在飞机舷梯前,争先恐后挤上飞机。随着远处不时传来大炮声,更让这群丧家之犬拥挤得更厉害了。
03也有不想去台湾的国军将领
但国民党军将领当中,有几个人例外,他就是四川军阀刘文辉和邓锡侯等人,因为即使到了这种时刻,国民党内部还是没有真正的团结,而是都在相互提防和算计着。这也是蒋介石一直屡试不爽的手段。在这种凄凄兵败时刻,这一招未必好使了。
蒋介石为了把刘文辉拴住,可算是费尽了心机。第二天,他带着张群和蒋经国亲自到刘文辉府上回访,并建议他与胡宗南合署办公,共掌兵符,共同指挥川西作战。同时请刘文辉和邓锡侯的家眷同熊克武、向传义、邓汉祥等先机去台湾,如果川西失守,负责派飞机将二人送到台湾。
但不管蒋介石怎样以利益相送,以解决后顾之忧相诱,刘文辉始终不为所动,但又不敢一口拒绝,便采取一推二拖的办法进行抵制。
隔了两天,蒋介石又叫邓汉祥去接刘、邓的家属,刘文辉以手头没有外汇为由予以推托。蒋又派财政部长关吉玉到刘家。关吉玉热情地说:
“总裁听说你送家眷到台湾去,身边没有外汇,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可随时提取。”
刘文辉又以再考虑一下给推了。蒋介石见刘文辉三番五次不服从安排,心中非常不爽。自己认为送刘文辉的家眷去台湾,并不是要扣作人质。他是想用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激励更多的将领为其“戡乱救国”效力。
蒋介石认为刘文辉把他的好心当作了驴肝肺,本来就沉重的心情更加沉重。这个时候,使他深切感到军阀是靠不住的。又赶紧把正绵阳督战的胡宗南调回成都控制大局。
后来接连几天,蒋介石都在黄埔楼召见各军政长官,一方面作固守成都的部署,一方面给情绪低落的残兵败将打气、鼓劲。蒋介石能够做到的,基本上都做了。
而刘文辉此时接到了卢汉自昆明发来的秘电,约请他这位西康省主席会同四川将领,扣留蒋介石,做“人民政府第一功臣”。刘文辉知道自己手下那几条枪,自身性命都难保,根本没有力量重演“西安事变”,但倒蒋的勇气还是有的。
刘文辉、邓锡侯等人为几次拒绝蒋介石派飞机接家眷去台湾,可能已经引起将猜疑,此次约见,难免不被扣押,决定立即逃离成都,提前采取行动。
刘文辉一行出城的消息,蒋介石早已接到盛文报告,蒋介石生气地说道刘文辉竺人长期以来就爱在一块搞小动作,自己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他们却无动于衷。第二天打探到刘等回到成都北郊的消息,又叫王缵绪再找刘文辉等人谈一谈。
没有想到蒋介石这次会有这么好的耐心。但刘文辉等人倒蒋决心已定,任何利诱都巳无济于事。
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人在成都彭县龙兴寺宣布脱离国民党,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领导。
蒋介石闻讯,犹如屁股后面燃起一把火,烤得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连连哀声叹气,直到第二天,才稳定了情绪。
那群曾经慷慨激昂演讲的学生兵,后来并没有实现在军校起义时“杀身成仁”,而是在枪林弹雨的胁迫下火线投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0天后,这批西移的学生兵在前往青神县途中被刘文辉的起义部队包围,很快放下了武器,何知言与徐志清与起义部队到新都经两月整训后参加了解放军。
不久,她们又和同学们“雄纠纠气昂昂”, 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去了。最后,何知言被炸死,成为烈士,徐志清呢?立功回国,成为英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最终明白“自己应该为谁而战”。
04不知道蒋介石最后醒悟了没有
安排了一切,蒋介石自己还是要离开成都飞往台湾的,去机场的路上,蒋介石便细心观察街道两旁兜售衣物的人们。他发现兜售的衣服,除女人的一些时装外,大部分是军服,甚至还有一些穿着制服的下级军官或蹲或站在太太、子女的身边,陪着他们销售衣服。其情景既狼狈,又凄惨。显然,这些下级军官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要不他们是不会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的。
蒋介石看到街边的情景,禁不住感到眼眶发热,鼻子发酸,脑子突然冒出了一千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那些话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大意是老百姓之所以穷困潦倒,流离失所,那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得无厌,诱发百姓揭竿而起的缘故;
国君的患难不是来自外面,而是来自本身,如果国君身躯挺直,臣民影子就不会弯曲;
官吏浪费浩繁,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老百姓就要愁苦;老百姓愁苦,国家就有危险;国家危险,国君就要灭亡;
国君依靠的是国家,国君依靠的是臣民、老百姓;刻剥老百姓奉养国君和官吏,就如割自身肉充饥,肚子吃饱了,身体也就完了。
蒋介石此时也品味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不是迟了一点呢?他只能暗暗发誓回到台湾后,一定要整肃国民党,选用清廉官吏,节俭自爱,重新取信于民。
已经登机国民党高层回望一眼机舱,舱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透过舷窗往外望,只见舷梯上舷梯下人若密集的乌鸦,黑压压一片。他们都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离成都已越来越近了,解放军疾如飓风的进军速度,这些军官们早就领教过的。
对于他们而言,迟滞就意味有可能成为解放军的俘虏。因此,阎锡山也沉不住气,急忙发出命令:撤离舷梯,马上起飞!
飞机在空中急匆匆地飞行,阎锡山从舷窗俯望机下成都平原上那一片片庄稼、一道道河流,想到山河变色,江山易手,心中无限悲怆。
几个钟头后,当蔚蓝的大海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阎锡山有一种终于脱离险境的轻松,可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痛苦也霎时涌上心头,他清楚地知道,他自视为政治家,将再也不能在这片土地上实施统治之策了;他自视为军事家,也将很难在这块大陆上施用驭兵谋略了。
只是,阎锡山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离开大陆,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也随之终结!